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于湖南省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5日09:32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一、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全省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洪涝、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开拓进取,增收节支,继续保持财政收支的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任务,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全省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200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484.22亿元,为汇总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的105.21%,比上年增加59.58亿元,增长14.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3.29亿元,为预算的108.82%,同口径增长16.87%;上划中央“两税”184.17亿元,为预算的102.47%,增长11.25%;上划中央所得税36.76亿元,为预算的95.38%,同口径增长8.73%。

  预计2003年财政支出573.47亿元,为预算的94.50%,比上年增加40.45亿元,增长7.59%。

  (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预计2003年省级财政总收入155.42亿元,为预算的102.76%,比上年增加11.30亿元,同口径增长8.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19亿元,为预算的108.56%,同口径增长10.81%;上划中央“两税”100.65亿元,为预算的100.99%,增长7.95%;上划中央所得税6.58亿元,为预算的91.39%,同口径增长10.59%。

  预计2003年省级财政支出153.48亿元,为预算的88.60%,比上年减少12.14亿元,下降7.33%,主要是中央下拨的基建、农业、社会保障等支出减少。

  初步预计,2003年省级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市州也可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2003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努力克服非典、自然灾害影响,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沉着应对非典疫情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政策,落实措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是及时出台减免营业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策,制定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贷款贴息、境外加工贸易资助等措施,大力扶持外经贸、旅游、饮食、旅店和交通运输等受非典影响较大行业的发展。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抗灾救灾。二是努力争取国债等中央投资。去年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债专项资金34.70亿元,促进了我省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三是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2003年从回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投入2550万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同时积极筹措资金2亿多元,支持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推动国有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四是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会同税务部门制定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创业、技术创新以及参与国企改革的财税优惠政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及风险补偿。五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同时,积极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整合农业专项资金,增加了农业基础性投入。

  (二)狠抓收入组织工作,保持了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财政收入增长要有新突破的要求,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和收入预测分析,强化各项收入征管措施。大力清理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清理和纠正了对营业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越权减免行为;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监管与服务,根据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的税收新变化,突出了对医药、电信等快速增长行业和高收入行业的税收征管;针对非典疫情带来的减收严峻形势,各级财税部门广泛开展挖潜增收工作,加大了对地方税种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弥补了非典造成的收入损失。

  (三)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围绕建立公共财政目标,继续完善和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是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了预算编报程序,完善了单位基础数据信息库,修订了公用支出标准定额。向省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单位已增加到42个。同时,加强了对市州县预算编制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二是“收支两条线”改革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从2003年起,将经贸、物价、人事等部门和单位的107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开展了对省直单位公有资产和非税收入的全面清理工作,为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打下了基础。三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省直48家预算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扩大了市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的试点工作。同时,大力清理整顿收入过渡户和银行账户,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与安全。四是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规定,进一步核实农业税计税要素,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完善农业税政策,落实农业税减免有关规定,调整改革农业特产税,健全农业税收征管体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狠抓了各项配套改革;认真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及时纠正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农民负担进一步减?幔塘宋沂∨┐逅胺迅母锍晒N迨钦晒褐贫冉ㄉ杞徊郊忧俊0凑照晒悍ǖ囊螅哟笠婪ü娣墩晒汗芾砉ぷ鞯牧Χ龋┐罅苏晒汗婺:头段АHツ耆∈导释瓿烧晒?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41.6%,节约资金5.24亿元,节支率为13%。

  (四)统筹财政各项资金,保证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贯彻集中财力保重点的原则,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支出预算管理。一是突出对非典防治的经费保障。各级财政及时调整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4.79亿元,有效保证了全省防治非典的经费需要。二是突出对工资发放的保障。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原则,年初打足工资预算,完善财政统发工资办法,基本建立了工资正常发放机制,全省工资发放状况有所好转。三是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政法经费和部队、民兵建设经费的保障程度,保证了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四是稳步增加社保、教育和扶贫投入。2003年全省筹措低保资金9.35亿元,比上年增长90.82%,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培训等政策制度。省财政去年安排再就业专项资金1.3亿元,有力促进了全省再就业工作;挤出财力积极支持在全省20个国扶县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加大了农村卫生、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站等的投入;争取中央救灾资金2.13亿元,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工作。

  (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去年我们对县乡财政体制及财政困难进行了专项调查和认真研究,并结合我省财力实际,调整完善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大了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2003年省财政新增6亿多元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直接计算分配到困难县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

  (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大力推进依法理财。我们按照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结合财政工作的具体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统一组织会计信息质量和“收支两条线”检查,查处单位“小金库”,收缴违纪金额,严肃了财经纪律。二是全面清理整治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环境,强化了行业自律监管。三是重点开展了对防汛和农业产业化等农业专项资金的检查,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四是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执法检查迎检和自查工作,边查边改,注重实效,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

  2003年的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财政增收乏力;可用财力不多,调控能力有限;财税征管还存在薄弱环节,支出管理还比较粗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难度大;部分县乡财政运转非常艰难,债务负担沉重,潜在的财政风险较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立足全局,积极稳妥地安排2004年预算

  根据全省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工作的要求、2004年全省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继续深化各项财税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步伐;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影响财政收支的主要因素,2004年预算作如下安排:

  (一)全省预算安排

  2004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安排513.61亿元,比上年增加29.39亿元,同口径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安排271.74亿元,同口径增长10%;上划中央“两税”安排201.75亿元,同口径增长10%;上划中央所得税40.12亿元,同口径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预计中央其他各项补助收入,减去上解中央支出、调出资金,当年可用财力为489.40亿元。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489.40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当年收支平衡。

  (二)省级预算安排

  2004年省级财政总收入安排168.99亿元,比上年增加13.57亿元,同口径增长l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51.77亿元,同口径增长10.01%;上划中央“两税”安排109.98亿元,同口径增长10%;上划中央所得税7.24亿元,增长10.03%。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预计中央其他各项补助收入、市州上解收入,减去上解中央支出、补助市州支出,当年可用财力为111.96亿元,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1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当年收支平衡。

  关于2004年的预算安排,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两点:

  1、积极稳妥地编制收入预算。今年经济形势继续向好,财政增收的因素不少。但改革农业特产税和出口退税机制,降低农业税税率,实施支持和促进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等也将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当然,这些政策都直接有利于农民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综合分析收入项目增减变化情况的基础上,2004年全省财政收入增幅安排10%,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虽然有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2、坚持“五个统筹”,突出支出重点。今年要求增加支出的事项多,收支矛盾极其尖锐,预算平衡的难度很大。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保改革、保重点,继续实行一般性支出零增长,大力压缩会议接待、考察培训费用,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项目建设。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支持“三农”投入,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再就业、国有企业关闭破产等社会保障投入和公共卫生建设,高度关注民生民情,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支持优势产业和重点园区,加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不支持各种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支持各种无实际效果的办节、庆典活动;不支持没有列入预算的随意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不支持技术落后、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劣势产业。

  三、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完成2004年预算

  2004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关心支持下,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04年预算。

  (一)促进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加强财源建设。一是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二是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的财税环境。清理和完善现行财税法规体系,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支持和配合产权、投融资、要素市场等体制改革,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三是突出支持优势产业和重点园区发展。整合财政支持手段,采取贴息、补助和奖励等符合WTO规则的方式,打破不同所有制、区域分布及收入级次的界限,扶优扶强。建立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规范运作机制,优化投资决策,实行专家评审和决策论证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落实“三农”政策,促进农村发展。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调减农业税税率,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基本需要。二是积极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粮食补贴的范围和方式,压缩粮食流通环节的财政补贴,增加对粮食生产环节和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三是保证财政支农支出按法定要求增长,国债资金逐步向农业农村倾斜,重点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支持县乡公路改造、水库除险保安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大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国企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启动关闭破产企业的实施程序,妥善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生产生活,促进资源枯竭矿山和国有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工作进程。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等制度办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支持各种优势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权有序流动,进一步激发企业自主增长的活力。

  (四)完善管理机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继续清理和控制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严厉打击偷税、逃税、骗税、抗税行为,大力清缴企业欠税,认真抓好公有资产及非税收入清理规范工作,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强化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向教育、科学、卫生等重点支出倾斜,向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倾斜,努力做到预算安排优先、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巩固重点支出的保障机制。三是省财政除继续增加对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及增资补助外,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工资统发制度,确保工资正常发放,夯实保障工资发放的长效机制。四是积极拓宽筹资渠道,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拨付程序,千方百计落实“两个确保”、城市“低保”政策,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五是适当增加贫困地区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补助,逐步提高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水平。

  (五)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按照中央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是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增强困难地区基层财政的实力,调动各级财政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二是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建立中央、省、市州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退税拖欠问题。三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全省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扩大部门预算向人大报送的范围;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力度,强化财政对政府非税收入统筹管理的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向纵深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省直试点部门延伸到173个二级单位;全面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逐步实现政府采购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大消赤减债力度,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防范机制和偿债机制,确保财政安全运行。

  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加大对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需要的保障力度,逐步解决财政缺位与越位的问题,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六)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一是始终坚持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全面清理和规范各项行政许可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财政管理和运行效率;二是深入贯彻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落实《湖南省实施会计法办法》,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严厉整治弄虚作假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会计诚信的氛围;三是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肃查处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法规体系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硬化预算约束机制,整顿规范财经秩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