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革命地道”守护神 在电影《地道战》的发生地,焦志斌为“文物”站岗四十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8日03:5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核心提示
  说起《地道战》里焦庄户的地道,可谓世人皆知。然而,说起现实生活中这个地道的守护者焦志斌,却很少有人知道。从11岁加入村里的儿童团站岗放哨,到今天的地道老人,他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地道印记,他曾经协助民兵挖过地道,作为战斗队员在地道里与敌人周旋过,还帮忙拍摄过《地道战》。可以说他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献给了地道。

  今年春节正好是老人看护地道的第40个年头,但春节7天的假期,却让他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均衡。

  想假期难舍地道情

  冬日的早晨寒风刺骨。焦志斌起床后简单地吃了点儿早饭,抓起帽子就要出门。“老头子,这段时间不是休息吗?你这是去哪儿呀。”老伴的话只是让焦志斌的脚步停顿了一下,接着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由于春节期间已经没有来焦庄户地道馆参观的游人,所以,馆里决定让老爷子休息一下,这一年可把老头累坏了。不过,这几天可够这老爷子难受的。看着老人在寒风里围着馆舍转来转去,马增馆长笑着说,焦志斌可是一个“馆宝”级的人物。

  恋一天不见心难受

  走进焦志斌的家,一股油炸食品的芳香扑面而来,焦志斌正在家里帮着老伴儿做饭。看到焦大爷亲自动手主厨,马增馆长觉得有些新鲜,因为与焦志斌打交道这么些年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老爷子做饭。据焦志斌的老伴讲,老爷子难得有一天呆在家里帮她做点儿饭。焦大妈说,平时,老头子整天就忙活他的破地道,家里的事情根本指不上他。谁要说他就跟谁急,这不,家里没人愿意搭理他,自己折腾吧。

  面对记者将他称之为“地道守护神”时,老人乐了。他说,自己可不是什么地道的守护神,顶多算是个地道老人。从11岁加入村里的儿童团站岗放哨,到今天的地道老人,他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地道印记,他曾经协助民兵挖过地道,也为躲避鬼子的袭扰住过地道,作为战斗队员在地道与敌人周旋过,还帮助拍摄过电影《地道战》,如今他又成了这里的地道讲解员。焦志斌可以说与地道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现在看护地道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老人说,一天看不见地道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吃不香,睡不着的。

  其实,在每年的春节这段时间里,都是焦志斌最难熬的日子。没有地道的日子,对于焦志斌来说就像这世界上没有了阳光一样令人感到窒息。有时,因为心情不好,还经常为此在家里与老伴儿较劲。

  忆遗憾未能亲手挖

  说起地道来焦志斌显得兴致挺高。他说,自己当年由于只有11岁,所以并没有亲自参与挖地道的工作,而是与其他儿童团员们一起在村口站岗放哨。虽然,那时自己的个头还没有红缨枪高,但是拿着红缨枪往村头一站,也威风得很。

  那个时候,外人是不能随随便便进村的。来了陌生人,他们就上前进行盘问、要路条,没有路条谁也甭想进村。别看他们都是一群孩子,谁也蒙不了他们。焦大爷说:“你想,当汉奸、干伪事儿的能和咱们一样吗,他们要想糊弄进村,你一瞅就知道。因为,不管他们咋打扮都与咱们老百姓不一样,咱手上有干活磨出的茧子,他们整日地欺压百姓不干活,手上怎会有茧子呢。不用多问要是汉奸三言两语就露馅了,我们朝村子里一喊,民兵们马上就会赶过来,汉奸特务们一见早就撒鸭子跑了。”

  由于自己的个头小,有时候,他就躲在村口的墙里边,弄个柴火篓子等着,把小脑袋从墙头上探出去四处张望,如果看见远处有敌情,就赶紧向村里报告。

  熟闭着眼睛都能进出

  从焦志斌家到地道的5分钟路程,老人说这条路自己走了近40年了,就是闭上眼睛都能找到。在村口,焦大爷还向记者演示了当年作为儿童团员的他站岗放哨时的情景。

  “你是哪儿的,有路条吗?”那个时候,他们手持红缨枪往这儿一站可威风了,汉奸特务见了老远就跑了。不过,在站岗放哨查路条的同时,他们还要随时看着对面山上的消息树,只要消息树一倒,就急忙回村报信儿。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当儿童团时,最令他难忘的是像海娃(电影《鸡毛信》中的主人公)为大部队送信时的经历。

  那是在194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村里得知鬼子要来扫荡了,情报转移到他们村。虽说当时村里有所准备,可人们还是有些慌乱,民兵们拿着枪要打,干部们则忙着商量是撤还是守。这时,老村长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自己一看上面插着两根鸡毛,就知道这封信十万火急。临行前,老村长交代他要立即将这封信送到三里以外的寅洞村,不但要交给本人,而且还要拿回回条。于是,他把信往破袜子里一塞拿把镰刀就出发了。等赶到寅洞村时,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了,他把鸡毛信交给收信人,那人看完信后,立即通知部队集合。部队跟着他出寅洞村北门没多久,就在路边的沟里埋伏起来。这是要打仗了,为了躲开战场,他就朝着歪坨山走去,到了梯田坡底下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当时漆黑一片,天上又下起了大雨,他躲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听听没有动静,才敢放心地回家。

  荣帮摄制组照明

  地道的进口位于展馆内的右侧,记者跟随着老人进入地道,洞内有明显的修饰痕迹,焦志斌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方便人们参观而重新修缮过的。老人说,原先焦庄户的地道长着呢,大约得有23里长,现在为了参观的需要只剩下700多米和两个出口,其他的地方都已经给封死了。

  在地道里,老人指着地道墙边上的一盏电灯说,拍《地道战》的时候他就管电,按现在话说叫照明。随后,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拍摄电影《地道战》时的趣闻。

  电影《地道战》在这里陆陆续续地拍摄了四个月。头一回在地道里拍

  坏了,把电线给拍进去了,后来,他们就支个架子在前边拍,自己就后面跟着,倒着用手捋着电线走。那时的地道里有四段灯,为了拍电影的需要拆了两段。电影拍完后,到村里来试映。他一看,糟了,最终还是拍上了一盏灯。在地道里打仗那会儿,哪来的电灯呢?现在如果看电影《地道战》,稍加留心还能看见那盏灯。

  老人在略显狭窄的地道里蹿上爬下的,这里曾经是陷坑,那里是烟道,对于地道内的一切,老人都了然于胸。“各战斗小组注意,各战斗小组注意,请做好战斗准备,请做好战斗准备,坚决消灭来犯之敌。”在一处射击孔处,老人情不自禁向记者模仿起当年战斗的场景。

  救雨中奋力保地道

  说起地道来,老人总是显得神采飞扬。老人跟地道之间到底是一个情,还是一种缘,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从1964年纪念馆开馆时,焦志斌就来到了这里。作为这里的工作人员,他要负责地道里所有电线的维护与保养,每天到地道里巡视一圈成了他的“必修课”,无论是刮风下雨,早晨8点,人们准能在地道里看见他的身影。此外,他每天还要给来这里参观的游人做义务讲解员。所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戏称他为“焦老师”。

  据了解,纪念馆自从1964年开放以来,先后接待国内外观众150余万人次,其中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游客。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马增馆长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其实,你今天来还能看到完整如初的地道,这还要感谢焦老爷子。“为什么呢?”记者听了马馆长的话有些摸不着头脑。

  马馆长告诉记者,1995年8月份的一天,顺义连续几场大雨差一点儿把纪念馆给淹了。当天值班的焦老爷子从窗户朝外一看,大街上到处漂着西瓜和鱼虾。由于纪念馆的地势低,所以,水不断地向这边涌来。此时,纪念馆的各个房间都已经开始进水了。那天老爷子是有些急了,老爷子不顾自己60多岁的年纪拽起另外一个工作人员,趟着水跑到仓库,愣是扛了1吨多的水泥,在纪念馆门前砌起一道80厘米的墙。这才保住了现在的地道,如果当时水灌满了地道,那么整个地道基本就算完了。听到马馆长说起这些事儿来,焦志斌只是在一旁嘿嘿地乐。

  从儿童团员到“地道守护神”,这是一位老者在60多年里所走过的人生轨迹。

  焦庄户村位于顺义城区东北30公里处的歪坨山下,地处京东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党组织带领当地村民利用挖地道的方式与日寇展开斗争。到1945年,焦庄户地道已经形成了一条长达23华里的地下长城,与周边5个村庄相连,地道内设有指挥所、休息室、掩体、陷阱及暗堡等多种战斗设施,并在村里民居内设有炕洞、水缸、墙柜、锅台等多种秘密出口。这种新颖的作战方式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由于战功卓著,1947年,根据地政府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的光荣称号。1996年,国家把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志斌,大约1.64米左右的身高。今年70多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脚下虎虎生风,饱经沧桑的面颊上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从1964年开始,这条700多米长的地道就深深地烙上了老人的印记,并伴着他走到今日。焦志斌所守护的是京东顺义区焦庄户的地道口。

  上图:焦志斌身手依旧敏捷一抬腿就进了地道。

  上图:在焦庄户700米的地道里,焦志斌几乎每天都要走上一圈。

  上图:从焦志斌家到地道的5分钟路程,老人说他就是闭上眼睛都能摸到。

  上图:一年当中焦志斌难得在家里帮老伴做饭。小档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