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友大话媒体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8日15:44 人民网

  “最”字采访法——

  最煽情的就是“最”字采访法,最没脑子的也是“最”字采访法。

  据说,这个办法是中央电视台在人民大学新闻系代培电视班的同学发明的。他们实习的时候,在采访提纲上一口气拉出几十个“最”问题来,结果发现“最”得采访对象一塌糊涂,迷迷糊糊就掏了心窝子。于是大喜,于是推广。

  把“最”字采访法发挥到极致的是原春节晚会策划大腕任某某。他怂恿倪萍问一苦孩子:“你最难忘的是什么?”孩子答:“上学。”又问:“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孩子答:“上学。”再问:“你最想对全国电视观众说的是什么?”孩子答:“我要上学。”于是“哗——”全场掌声雷动,亿万观众潸然泪下。

  这没什么不好,主要的不好就是采访者不用动脑子了,恐怕连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都给省了,问谁都是同样的“最”问题,就把饭给混了。往往人家被采访者正说到兴头上,就会被主持人打断:“你最难忘的是什么?”现在连水均益都时不常这么“最”一下。这说明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思路是游离的,特别是记者,根本没听人家说什么,全在想下一个该“最”到哪了。

  那天我看某大腕主持人朱某的访谈节目,人家嘉宾正眉飞色舞呢,朱某突然一句:“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嘉宾倒没什么,我这观众难受啊。就好比正和一个姑娘亲热,姑娘突然问:“你最爱抽什么牌子的香烟?”简直驴唇不对马嘴。

  记者之自我表现——

  记者越来越爱自我表现了,比如经常有记者在稿件里写:“据记者了解……”废话,不是据记者了解还是据读者了解啊?

  以前我编稿子的时候,凡是带“记者看到……”之类的话一律删。可这删得干净吗?现在那帮娱记越发放肆,文章开头就是“找到某某真不容易。”然后两千字的稿子,有三百字是讲自己是怎么找到明星大腕的,透着自己跟星星们近乎。大家关心明星,谁在乎你个记者是谁啊?

  世界上有很多名记,他们的成名是经过很多年的辛苦的,或者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调查和努力。好记者的文章,从来不把自己挂在嘴边,因为好的记者,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不能利用工作之便抬高自己。如果哪一天,记者成了主角,那新闻还会有客观公正而言吗?但现在很多媒介萝卜快了不洗泥,越来越像一些记者的菜园子。而部分记者也特别乐意包装自己,把自己炒作成谁谁的代言人。忘了自己干吗的啦?

  我记得有一位老总在某晚报搞改革,上来就把一所谓名记的稿子当众撕得粉碎。名记不服,说:“我自己觉得写得不错。”老总大怒,道:“你觉得?你是个什么东西,你丫就是一工具。”

  记者应该记住,自己就是一工具,传播工具。这个行业以前叫“包打听”。想迅速成名成家发大财的,干别的去吧。

  老总都是金融家——

  因为老总掌握着一个单位的命运,所以,他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很多老总就会有错觉,天降大任啊。于是,他们整天和资本家厮混,套钱,融资,整合,满脑子都是金融术语。在他们的想象中,自己的舰队就要起航,而自己正站在旗舰高高的指挥台上,大喊一声:“舰队一字排开,迎战!”(这场面熟悉吧?)

  问题在于,资本家和老总们想的不一样,人家资本家还想组织自己的舰队呢。有一本杂志(或报纸)同属两个舰队的吗?于是就扯皮了,黑不提白不提了。嘿嘿,当主编的人要倒大霉了。

  把自己错当成金融家的老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耐烦想细节。一本杂志(报纸)融来钱,不是去想怎么让它办得好、活下去,而是在想要是和资本家不对劲了如何找下家,把股份溢价再卖一遍。变现啊。所以有种说法,没融来钱的时候,这媒体好赖还能活下去,要是融来钱,可能死得更快。

  有耐心的老总越来越少了。他们都忘了,自己的本职是做媒介,是把一个媒介的内容和人员管好。融来钱的目的是让媒介能生存和生钱,而不仅仅是一个题材。就算媒介是个产业,那也得有产品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啊,奉劝这些老总一句,你在五星级饭店的旋转餐厅里和资本家畅谈上市和组建集团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钱,是在人家手里,而你手中只有产品。做好产品了,才有你的一切。不信你想想,这顿饭谁埋单?

  资本家:热得眩晕,冷得恐怖——

  资本家也分人,有冲动型的,上来就砸钱,先把编辑部往高档写字楼里搬,然后扩大编辑部规模,改版。然后呢,似乎就等着财务报喜了。一般是三个月到半年之间,就问:“怎么还不挣钱啊?不行我就换人了啊。”这种热血资本家是真打算靠媒介挣钱的,估计是有不少别有用心的家伙跟他们说媒介是利润仅次于贩毒和军火的产业。他们没吃透媒介,总想着一把定胜负。其实,要真想这样,不如去投资房地产,那个可能还快点。他们还经常拿《时尚》杂志说事儿,说:“人家怎么办一本成一本啊?”好啊,《时尚》建立品牌和销售网络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他就不提了。《时尚》的同行们,有机会说说你们的血泪史行吗?要不然资本家们压力太大,其他的同行压力也大。

  不过随着吃亏上当的次数增多,热血资本家人数越来越少了,冷血者却在增多。这帮家伙手里弄了一大堆刊号,几乎每本都半死不活的,也不说好好打理一下。可他们就是不怕赔,特有耐心地忍着,连编辑部都觉得没劲了。比如一本所谓的艺术类杂志,登的文章很窄众,又前卫,大本毕业的人看着绝对会认为自己没文化,可它却坚持用豪华铜版纸印刷,一扛也三五年了。女性的、时尚生活的品种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少。小编辑还没转正呢就开始琢磨:“老板不是在洗钱吧?”

  洗钱的有,但不多,这么干的人大多数是在圈地,先占住资源再说,就好比开发商买了块地先不急盖楼,捂着,捂热了再定夺。还有一种,虽说在内地杂志办得很低调,可在香港股市上,早靠着炒作题材赚大钱了,谁还在乎这几千万啊?

  无论是怎么着,都没正经做媒介。所以,吃媒介这碗饭不容易,因为很可能在泡沫里被玩死。小心啊。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