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岛老村庄 沙岭庄(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4:35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沙岭庄在很久以前是个小渔村。从村名看,这里曾是一片海滩,1988年青岛化工厂在建厂内发电站时,搞基建挖了十多米深下面还是沙子即可证明。开始的时候,村民生活以捕鱼和种地为生,捕鱼的船很小,只能上2—3人,俗称“小舢板”。村民们不用出很远的海,就能满载而归,海货吃不了晒在屋顶和村中的空地上。鱼汛季节,村中到处都弥漫着鱼虾的腥气。种地则困难得多,沙岭庄土地贫瘠,只能种地瓜和玉米。

  上个世纪初,德国人为掠夺中国的资源,修建了胶济铁路,并在沙岭庄设站。后来,铁路沿线纷纷建起了工厂,这些工厂有1935年建的丰田纱厂(现在的国棉四厂),1934年建的上海纱厂(现在的国棉五厂),还有1946年建的丰田铁工厂(现在的四方纺机),1947年建的青岛化工厂(前身是鑫和橡胶厂)。几家工厂都有铁路专用线由沙岭庄车站延出。20世纪40年代大水清沟和沙岭庄站间修了一条大沙路。那时运输除了火车外,其余就是独轮车、地排车和马车,汽车是很罕见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货物运输工作,与此同时工厂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让处在中心位置的沙岭庄得到空前的发展。

  以当时有名的“福兴永”酒家为例,掌柜就是沙岭庄人。他开始创业只是以卖开水为生,后兼卖烟,随着沙岭庄的发展,逐渐有了资本雇人打火烧和卖小百货。丰田纱厂、上海纱厂建厂时工人从南方来的多,吃饭成了问题,就开始卖蔬菜和面粉,由于需求的人多,买卖非常兴隆。1937年“七七事变”,工人纷纷逃难,由于那时卖东西不是现金交易,是先赊账,到年底再结账。战争爆发,人都跑了,买卖就破产了。1938年开始,“福兴永”东山再起,除做百货生意外还用大黄米做黄酒出售,买卖处于巅峰时期时在北京路有铺面,有自家的酿酒场,自产自销,生意十分火爆,远近闻名。各饭店用酒均由“福兴永”提供,解放前,曾达到无“福兴永”的酒不成席的鼎盛状况。“福兴永”雇有账房先生和好多工人,家中还安有两位数的电话,是青岛市最早安上家庭电话的。掌柜的留下9个儿女,其中5个是大学生,最不济的也是高中文凭,在沙岭庄很有名。

  沙岭庄还有一位名人是保长王福令,外号王铁嘴。沙岭庄兴教育与他有很大关系。沙岭庄非常重视教育,初在曹家祠堂设有私塾。1944年村里在“后沙窝”建起初级部学校———沙岭庄小学,使小学生足不出村就能接受教育。先生有林老师和曹老师。教师的待遇不是轮饭制而是由村里出资。学校有2—3个班,招收10岁以下的小学生。4年级以上的学生则到大水清沟的学校上学(现四流南路小学),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解放。解放后,国家投资建立了开平路小学,沙岭庄村的孩子都到那上学了。那时上学最怕下雨,下雨后水清沟河就有了大水,每到此时西兵营的解放军就到河边帮助小学生过河。1957年青岛化工厂还在东南山(现开封路银行附近)建起“硫酸坛子”小学方便搬迁的小学生上学。这个学校存在了3年。解放前,有钱的人家还把孩子送去上中学,上学骑自行车或坐火车。村民最感激王铁嘴的是国民党撤退时,他把青年全藏在他家里,所以沙岭庄村民没有被抓去当壮丁的。(注:作者系四方机厂干部)(明日请看“沙岭庄(下)”)

  1970年笔者与母亲在沙岭庄新村

  合影留念。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