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引进智力何乐不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4:4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人才工作的力度”。开发国际人才资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引进国外智力。多年来,我省始终把它作为我省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引智。仅1998年以来,全省就引进外国专家1100多人次,实施引智项目770多项,建立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2个,直接使用国家和省引智专项经费3190万元,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创造经济效益约115亿元。但我省在引进国外智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问题之一:对引智认识不到位。近几年,我省每年实施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在150个左右,多集中在芜湖、马鞍山等市。引智成果突出的有芜湖电真空研究所、省农科院、宿州市农委、马钢、江淮汽车集团、星马汽车集团、铜峰电子公司、华辰造纸网厂、绿雨集团等科技含量高的部门和单位。而有的地方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引智项目很少。他们往往只重视引资而轻视引智,有的甚至不知道国家对引智有资金扶持政策。

  问题之二:地方配套投入不足。从1998年至今年,我省从国家外专局共争取到引智扶持资金1929.21万元,省财政投入920万元。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引智需求,由于市、县投入少,这点钱远远不够用。如我省在全国最早从美国引进的“小网箱养鱼技术”、从某国引进并在全国最先繁育成功的“中国肉牛1号”项目、“农户安全储粮技术”等,都是效益很好、市场前景广阔、国家又给予扶持的好项目,均因地方投入不足,至今进展不快。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各级财政“加大对引智工作的投入”,“落实引智专项经费”,到现在只有合肥市安排了20万元的引智资金,有的市安排了3至6万元,有10个市尚未安排专项资金,有的市甚至从国家和省下达给引智项目单位的经费中截留一部分作它用。

  问题之三:与引智导向不相对应。

  “十五”以来,国家对引智工作作了“两个调整”:一是在引智结构上,向以软件、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项目调整;二是在引智布局上,向独联体和东欧国家方向调整。对这两个方面的引智项目均设有政策倾斜性扶持资金。由于我省引进的高新技术人才项目少,引进独联体、东欧国家的人才项目也少,与引智导向不太一致,得到国家的资助经费呈下降趋势。

  问题之四: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有的地方和相关省直单位既未设引智机构也无专人负责,服务体系不完善,引智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引智缺乏完善的政策规定。目前我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32.87万户,注册资金673亿元。这些企业需要多种国外人才和技术,但引智难以操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广泛的引智政策和引智成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引智工作的认识。克服那种重资金轻人才,重引资轻引智的倾向,增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辟国外人才市场的自觉性。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引智工作的投入。同时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引智投入模式,开辟多种形式的引智渠道;特别是应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调控,鼓励经济组织(公司)主动出资引智,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推动引智工作走上市场化轨道。

  引导企事业单位多向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组织引智项目、引进人才,包括派出培训,这样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围绕我省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组织引智项目,与我省的经济主体和高科技产业接轨。

  加强全省引智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引智机构应主动出击,到国外开辟引智渠道;要推动政府间、友城间和民间组织间的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外国专家库、引智项目库、引智成果库、翻译人才库,加强网上申报引智项目和项目洽谈工作。借鉴江、浙、沪、粤引智工作为民营经济服务的经验,推动我省开发国际人才资源的工作。本报通讯员许维荣本报记者刘选武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