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跨世纪的扶贫接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6:59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刘文韬 通讯员 谭建军 肖索夫 王本礼

  “省军区扶贫15年,元帅故乡换新颜。红泥变成黄金土,脱贫致富梦终圆。谁说军人只打仗,攻坚战场写新篇。”

  桑植县利福塔镇苦竹河村民间艺人刘运柱自编的这首山歌《建整扶贫丹心颂》,道出了洪家关、利福塔镇的变迁史,也道出了两镇山山寨寨1万多名村民对省军区在该地历时15年艰苦卓绝的建设扶贫,使山寨从此告别贫穷落后的感激之情。

  利福塔、洪家关是桑植县莽莽大山中两个偏僻的土家和白族古镇。这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长年干旱,加上交通闭塞,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艰难。1998年底,省军区派工作组进驻桑植县,从此打响了一任接一任的扶贫攻坚战。5任司令、6任政委、15任扶贫副县长担当“扶贫大使”,用真情、汗水和心血,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谱写出一曲曲跨世纪接力扶贫的壮歌。

  省军区工作组到哪里,脱贫致富的路就延伸到哪里

  利福塔,原名泥糊塔,是个“地下有水白白流,地上用水贵如油”的穷地方,全镇23个村181个组17000多人。因为缺水,勤劳的村民一年有8个月忙于找水,不少村民为此含泪离别家园。

  为引水,第一任工作组组长、挂职副县长江秀章少校带着县水电局的同志下天坑找水源,走遍利福塔镇的每一个山头、每一处泉流……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利福塔镇的岩板村李家湾组105米深的地下河最具开发价值,可需要开发资金150万元。

  论证报告摆上省军区党委会议议事日程,省军区首长一锤定音:“只要能给老区人民谋幸福,我们从办公费里挤,找职能部门讨,也要把这件事办成。”资金很快到了位。经过3年奋战,引水工程成功了。每小时40吨的泉水从l05米的地下河引出地面,再经过3000米渠道流向2000亩稻田。

  化香峪村原本无路,有的只是一条不足1米宽的田坎。村里货物送不出去,外面物资运不进来,村民们进出全靠一双腿。

  然而,当记者2003年末来到这个村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条10余公里长的公路。村民们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是省军区工作组的同志帮他们修建的致富之路。

  一条条道路铺展延伸,一根根电线凌空飞渡,一道道水渠纵横交错……15年来,省军区筹资近1000万元,兴修河堤1700米,帮助架通自来水管道43.6公里,修公路30.4公里,改造高低压线路54公里。同时,还修建了高标准的科文培训大楼,建起了4所卫生院、5所八一希望小学……

  望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群众一个个满意得乐开了花。而工作组的同志却想得更远:调整产业结构,传授科学技术,由“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工作组从省农科院请来专家为村民们传经送宝,使近4万农民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购进优良农作物和猪、羊、鱼苗等,无偿送给村民种养,并手把手具体指导;多方引资,办起石材厂、水泥厂、砖瓦厂、药材基地等……

  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今年42岁的利福塔镇苦竹河村村主任覃基雄说:“是省军区工作组的同志帮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覃基雄是苦竹河村人,学过果树栽培技术,因觉得家乡太落后,就跑到泸溪县一家企业做事。2000年,家人打电话告诉他,村里来了省军区的扶贫工作组,正在搞科技兴农,希望有一技之长的他能回乡带个头。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覃基雄回到了村里。省军区工作组将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扶持他发展种养业,当年,覃基雄年纯收入就达万元。

  2002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覃基雄当选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3户村民跟着搞起了立体农业开发,户户成为了种养大户。

  在省军区工作组的帮助、指导下,化香峪、三屋洛等村一批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他们能力强、素质强、办法多,被人称为“不走的工作队”。

  三屋洛村是特困村,不仅经济落后,而且班子缺乏战斗力,党员干部年龄老化,凝聚力不强,村里的各项工作没有起色。工作组对村支两委班子进行调整,使一批年轻而能力强的干部进入两委班子,并投资4万多元建起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利用党团活动日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

  40岁的村支书王贞求是省军区工作组的重点培养对象,工作组将他与另一名村干部送到省城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学习技术。王贞求没有辜负工作组的期望,他与村干部们一起制定村里的发展规划,建示范田、沼气池、石材厂……把村里的工作搞得热火朝天。

  前线后方 将校同心

  桑植扶贫,省军区机关是大本营。

  为了老区人民早日脱贫,先后有15名少校怀着一种赤诚、一种责任,带着将军们的殷切希望,到桑植挂职当扶贫副县长。他们把一年当成几年用;一任又一任的省军区司令、政委心系老区,情系群众,带领省军区官兵克服人力和资金的困难,义无反顾地汇入到扶贫攻坚的队伍中去。15年,省军区为桑植扶贫工作先后召开48次现场办公会议,当场拍板解决问题93个。

  1993年,桑植遭?芴卮蠛樵郑【亓⒓丛诟刹恐肮ぁ⒓沂糁凶橹埂瓣庠帜季柘装摹被疃淮涡猿锏镁仍肿式?12万元、大米2

  万多公斤、衣物4000多件。省军区医院还派出医疗队奔赴桑植,诊治病人1500多人。省军区团以上干部200多人主动与桑植300多名失学儿童结成“一帮一”助学对子,平均每年捐款达10万元,现已累计达160多万元。如今的桑植,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公路进村入组到户,许多人家有了支柱产业。

  省军区的真情融入老区人民心中。过上好日子的老区人民忘不了子弟兵,家里产了什么新鲜菜,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驻村工作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们总要给工作组留一份。

  军源于民,民拥护军。昔日,军人为民求翻身;今日,军人为民谋幸福。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