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绝琴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1日12:10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二十一弦是我的一根根血脉,指尖下流淌出的是我的心声。在清风明月的意境中我常常进入人音交融、乐我两忘的境界。”———葛梅君自述
和儿子在一起,几乎是一种“琴后余音”,有说不尽的快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筝曲《草魂咏》,拟人化地讴歌了小草朴实无华、奋发向上的精神,而这也正是葛梅君追求艺术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她负笈求艺,坐轮船、挤火车,“十年磨一剑”。

  猴年伊始,青年古筝演奏家葛梅君内心就充满一种期待:今年她将在宁波音乐厅举行一场独奏音乐会。举办独奏音乐会是葛梅君多年的夙愿,这将是她艺术人生中充满华彩的一页。

  葛梅君是市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古筝独奏演员,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这场独奏音乐会颇费了一番周折。原打算在去年12月份举办,但就在音乐会举办前夕,葛梅君不慎摔倒,手指严重受伤,音乐会只好延迟到了猴年。不过令葛梅君感动的是,她的老师、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将为弟子的独奏音乐会亲自指挥,并特意改编了《陆游与唐琬》的民乐版。

  在宁波音乐界,古筝曾是一块“处女地”,葛梅君是最早将古筝艺术发扬光大的先行者。在艺术上,她特别能吃苦好学,多年负笈求艺,技艺日趋完美,曾获得省音乐舞蹈节演奏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同时,她在宁波带动了一股“古筝热”———目前在民族乐器的人气指数上,古筝的地位仅次于二胡,成为很多音乐爱好者魂牵梦萦的一种选择。因此有人为她送上“甬上第一筝人”的美誉。对此,葛梅君笑着婉言拒绝。她说,我和古筝有着不解之缘,我只是做着自己爱做的事。艺术的道路没有止境,我会坚持走下去。

  “草魂咏”:负笈求艺走四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筝曲《草魂咏》,讴歌了小草朴实无华的精神,其实也道出了葛梅君的心境。

  葛梅君出身于工人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一家三代五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受了爱好音乐的舅舅、妈妈等人的影响,梅君从小就酷爱音乐,8岁时就开始学习扬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1976年,在孝闻街小学读书的葛梅君被红旗街小学(现苍水街小学)的大队辅导员郑明芳相中,将其特招进红旗街小学的文艺队,从此小梅君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市里的各类文艺活动中,成为一名文艺小骨干。

  别看小梅君人长得娇小,但她人小志坚,为了学琴特别肯吃苦。每星期她坚持到离家20多公里远的镇海一位专业老师那里学琴。由于坐汽车会晕车,她爸爸就用自行车带她去。路上要骑一个多小时,坐在自行车横档上的小梅君的腿早就麻木了,但一下车,小梅君就专心学琴,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

  1980年,宁波地区越剧团招生。小梅君当时只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演奏水平而参加了考试,没想到一眼就被考官相中,并破格录取。于是,年仅13岁的小梅君成了当时地区越剧团年龄最小的演员。

  1985年是葛梅君艺术人生出现重要转折的一年。有一天,团里的领导问她想不想学古筝。对于一直弹扬琴的葛梅君来说,20岁要另起炉灶确实是一个挑战,而且宁波还没有古筝老师,必须要去外地拜师学艺。但葛梅君爽快地答应了,她说:“扬琴比较热情奔放,古筝则典雅舒展,后者更符合我的性格,我对古筝可谓心仪已久。”

  要学琴,必须去上海,因为那里有名师。为了省钱,葛梅君常常坐上宁波至上海的夜航船,并随身带上1.63米、比身高还高的古筝,到上海已是第二天清晨,她又带上古筝直奔学堂。在上海求艺期间,葛梅君住在阴冷潮湿的地下招待所,每天四五元的住宿费,一住就是半个月。“琴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葛梅君总是起得特别早,为了不影响室友的休息,她就用一层绒布将琴弦蒙起来,默默地苦练指法,常常练到深夜。这段苦学的经历深深地印在葛梅君的脑海里,她颇有感触地说:“我是20岁才开始学古筝,当时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有勤奋再勤奋,才可能追上别人。渐渐便有了苦中作乐,乐在其中的感受。”多年的勤学苦练加上名师的指点,葛梅君的古筝琴艺有了很快的提高。

  B“枫桥夜泊”:寻找艺术的港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诗名篇《枫桥夜泊》的意境是葛梅君非常喜爱的。

  随着演奏技艺的日益精湛,葛梅君开始尝试作曲。她将宁波传统的音乐素材“马灯调”大胆改编,使她的古筝艺术融入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艺术上,葛梅君是永不知足的。多年来,她自费往返于上海、南京、北京、扬州之间,以筝会友,切磋技艺。后来她拜师于著名作曲家、《梁祝》的曲作者何占豪门下,学习作曲。《枫桥夜泊》是葛梅君比较成功的作品,在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节(专业组)中获得了创作二等奖、演奏一等奖。在此曲的创作中,葛梅君大胆运用了唐乐中变徵、变宫等变化音,营造出了类似钟声的“怪音”,与唐诗韵味契合。而且她强调“音乐的视觉化”,在乐曲引子和结尾部分,葛梅君用右手由低至高来回拨弹,弱收,形象地描绘一群飞鸟渐行渐远的场景;乐曲高潮点,用了三个八度的连续扫摇,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奋进。正是这些“神来之笔”,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演奏和作曲是艺术工作者的两翼,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更高层面的艺术境界。”多年来,葛梅君一直在苦苦寻找着更为辉煌的艺术港湾。她创作了不少古筝曲,有的大胆改编,有的全新演绎。在宁波传统音乐瑰宝的挖掘方面,她也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古筝曲《三江春晓》她以宁波马灯调为素材加以变奏润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甬城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此曲曾获“浙江省新作品优秀创作奖”。

  C“高山流水”:以筝会友知音多

  “伯牙操琴遇知音”,《高山流水》自古脍炙人口。多年来,葛梅君以筝会友,不仅结识了一批国内古筝界的名师,而且在宁波带动了一股“古筝热”,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古筝倾心倾情。

  熟识葛梅君的朋友都知道,她为人质朴真诚,嘴上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内心对待艺术对待人生非常诚恳、踏实。多年来的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她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奏技法娴熟自如、音色空灵秀美,音乐表现纯真传神、激情奔放,有人用“清风明月”来形容她的艺术风范。

  她曾师从“上海电影乐团”魏宏宁、“上海音乐学院”筝家王蔚、“上海民族乐团”潘妙兴、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门下,并得到了国内各大筝家代表郭鹰、赵登山、项斯华、焦金海、王中山的指点,结识了一大批良师益友,这为她的艺术成长带来丰沛的音乐源泉。

  近年来,宁波音乐教育界兴起了一股“古筝热”,其中葛梅君贡献不小。葛梅君的弟子中有不少人已经崭露头角,在全国级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省民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市区级的奖项不胜枚举。1996年,葛梅君还荣获了“全国优秀辅导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看着一帮娃娃琴童正在茁壮成长,古筝艺术后继有人,葛梅君欣慰地笑了。

  谈到今年的古筝音乐会,葛梅君说,这不仅是她个人的音乐会,也是宁波古筝界的一次大聚会,届时将有国内一批古筝名家加盟。通过音乐会,希望能为宁波的古筝发展再添把“火”,培养更多的良友和知音。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