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笋衣拼“清明上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10:14 广州日报大洋网
  ①陈绍波在窄小的工作室埋头苦干,创作“笋衣浮雕画”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
②竹林下,采拾竹壳
③独具一格的笋衣画。
  本报连州讯 (记者曹菁通讯员郑伟文、石振明摄影报道)九级伤残的水泥厂下岗工人陈绍波自创了“笋衣浮雕画”,日前记者目睹了这一独特的艺术。

  身残下岗后投身版画创作

  在连州市高塘基一民宅,主人陈绍波趴在窗前,聚精会神地修理着竹壳,准备剪贴成画。在他娴熟灵巧的刀工下,竹壳变成贵妃衣袖的皱纹,奔马舞动的鬃毛,唐太宗脸上的髭须……创出逼真的《贵妃醉酒图》、《梧桐秋雨》、《奔马》……

  今年42岁的陈绍波,从没有进过专业艺术学校,初中毕业后便被招工进连州市水泥厂,当了一名工人。

  他自小喜爱美术,业余时间便奉献给了厂里的黑板报、宣传栏。1981年12月的一个晚上,作为厂里新产品攻关小组成员的他,正在进行攻关实验时,水泥窖突然塌崩,喷射而出的高温火焰把他严重烧伤,左耳被完全烧掉,听力严重受损,面部被毁容,双手全部被烧伤。厂里为了照顾老陈,安排他转岗到工会,担当宣传干事,不久就下岗了。

  下岗后,曾经对书画和花卉小有兴趣的老陈开始将精力放在树桩盆景制作上,原本是为了打发室内枯燥的时光,没想到他制作的树桩盆景还颇受街坊邻居的喜爱,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老陈又试制木版烙画。烙画主要以纤维板为原材料,用电烙铁在上面烙制名家的画。

  欲为广东民间艺术争光

  凭着对艺术的执着,陈绍波偶然发现,竹壳做贴画是绝好的原材料。陈绍波做的第一张竹壳贴画是徐悲鸿的《奔马》。竹壳贴画成功了,陈绍波一口气做了10张动物的贴画,成了一个系列,他寻思着如何将竹壳贴画做出名堂。

  中央电视台第3套节目播放的《走进幕后———民间工艺》节目,陈绍波每期必看,可惜的是,还没有一期介绍广东的民间工艺。于是,他有了个大胆想法,要用竹壳贴出巨幅长卷———《清明上河图》,希望以此弘扬山区竹壳贴画艺术,在艺术殿堂为笋衣浮雕画争一席之地。

  他说,现在国内有纸剪的《清明上河图》、有竹子编织的、有瓷雕的,还有木雕的等等,就是没有用笋衣做成的。陈先生决定花上2到3年的时间,来完成是原作3倍、长达15米的笋衣《清明上河图》。

  笋衣浮雕画渐获青睐

  陈绍波还发现,只有在每年的9月到12月间的笋衣,才是可以用来做画的,因为只有这段时间的笋衣才不容易发霉且色采、光泽度最好。于是,为了在这三个月间储存下一年要用的笋衣,每年从9月份开始,每天一大早,准备好一天的干粮后,他就会背起自己特制的大袋子,满山遍野采笋衣。为了能采到一片美的笋衣,并不破坏它,他通常还要学会像猴一样的爬竹,中午饿了啃些干粮,喝些山泉,继续再采。

  陈绍波告诉记者:做笋衣画的竹壳是细致的活儿,先将从竹林拣回来竹壳洗刷干净,再依它的纹理一层层剥离,分类放置。记者看见他为一幅画剪贴松针的情形,必须找些有褐色条纹的竹壳,依纹理一丝丝剪开,然后再贴上去。

  炎炎夏日,陈绍波烧伤的面部、颈部移植的皮都不能分泌汗液,但他还是挺了过来。

  近年,在工厂工作的妻子又遇厂不景气,就做了他的帮手。现在,她也渐渐地学会了贴画,如今,陈绍波的夫妻档配合得十分默契,大约十天半个月,就可以贴一个系列,七八幅图出来。现在在陈绍波的家里已有50幅笋衣浮雕画,他创作的“笋衣浮雕画”开始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