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艾滋孤儿重庆黯然失学返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2日11:03 沈阳今报
  今天的时空连线请来三位嘉宾,第一位嘉宾就是资助四位艾滋孤儿的黄伟,他是重庆某医疗器械公司红十字会的会长,第二位是重庆市江北区的教委副主任何成银;第三位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杨团,她以前也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副秘书长。

  主持人:首先我想问一下黄伟,你有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四个孩子来了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又要送回河南去?

  黄:这个事情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资助这几个小孩,我们觉得是一个好事,不管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我个人来讲,或者从脸面上来讲,都是一件比较光彩的事情。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何主任,为什么这个好事就办不成呢?

  何:怎么说呢,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这四名艾滋孤儿,我们认为他们是无辜的,应该受到我们的同情,另一方面,黄伟先生的企业的善举我们也是很赞赏的,在我们区教委接到市政府通过市教委转给我们的一份函件之后,我们区教委按照市领导以及区领导的要求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但是这个事情专题研究了几次,就是前天,也就是春节之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们还专题研究过,怎么安置这四名艾滋孤儿,但是到昨天黄先生没有到,后来听说他们已经改变了资助方式,将四名孤儿送回了河南,现在这个事情就是这样解决的。

  主持人:这四个孩子,如果现在再把他们从河南接回来,要求在江北区上学,你们接收还是不接收?

  何: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应该说这四个艾滋孤儿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的曝光,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家长都知道有操河南口音的几个孩子到我们这儿来读书,而且是艾滋孤儿,他们的名字也知道,因为我们上学肯定要登记名字,这个肯定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何主任,因为据说您也是学心理学的,您觉得把这四个孩子送回河南去,给他们一个强烈的信号说这里不欢迎你们,这样的做法对这四个孩子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吗?

  何:如果造成,目前这个状况不在于我们区教委,我们做事情,有良好的愿望,不一定有良好的结果。

  我感觉新闻媒体在这个问题上是帮了倒忙的,如果新闻媒体不频频曝光,不说有四名艾滋孤儿到重庆来就读,不曝光他们的名字,我们悄悄把他们安置了,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是艾滋孤儿,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应该说是家长和孩子很难接受,而不是我们。

  主持人:问一下何主任,到目前为止,你们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何:应该说我们前天研究的结果是准备安置在我们一个小学,在高速公路旁边,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由于他们改变资助方式,我觉得他们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杨:您所说的已经决定安置这个消息在什么时候告诉黄伟的?

  何:我们没有告诉他,因为是下周才开学,我想应该在开学之前主动到我们教委办相应的手续,出具相应的手续。

  杨:黄伟在今天下午把孩子送走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

  何: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在开学之前他们应该主动和我们联系,我们也是刚刚研究,前天研究。

  杨:没有关系,因为你们已经做了,我相信你们做这个决定也肯定不是草率的,也是经过很认真地思考,另外,用什么样的方式做好你们接收的学校的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工作,我觉得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黄伟,我们做这个节目以前你知道其实区里的教委已经做出了可以安置这四个孩子的决定吗?

  黄:没有。我想解释一下我们这个门诊的问题,我们单位的问题,我们资助这四个小孩是单位出面的,一个是重庆市红十字会早期肿瘤中心,另外就是重庆医疗器械发展有限公司红十字会,我们不是以门诊的方式去出面的。

  主持人:黄伟,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下,我想知道你刚才听了何主任最后做出的决定,说他们事实上已经开会决定可以把这四个孩子接收下来,你听到这个结果的话,你还会把这个孩子从河南接回重庆来吗?

  黄:会的,肯定会,马上我就可以通知我们送的人,他的话是真的吗?

  主持人:目前就是这样一个局面,你有没有新的决定,你打算下一步怎么办?

  黄:估计办法很难说,为什么?小孩已经送回河南,河南那方面接不接受这几个小孩,他们会不会对我们公司起诉,这?苣阉担厍煺獗叩难B涫挡涣耍蛭颐侵饕亲手悄芄辉谥厍於潦椋颐蔷驮谥屑浼凶藕苣选?

  主持人:最后我想问一下何主任,我们现在做一个假设,如果这四个孩子又回到重庆的话,你该怎么办?

  何:我认为他们回到重庆不管是江北区安置,或者是重庆的其他区安置,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大家歧视他们,孤立他们,会造成他们心理畸形发展。

  主持人:何主任您一开始说媒体宣传太多帮了倒忙,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您是不是觉得这个报道还是有必要的?

  何:媒体应该正面地引导大家认识艾滋病,从正面的报道引导,但是我感觉这件事情有一点新闻炒作的味道,有一点树企业形象的味道,这和我们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了。

  黄:我想插一句,何主任,你说了我们企业炒作这个事情,我想深谈一下,新闻炒作这个事情,我想有些你们不知道,我们公司去年就向重庆慈善会资助大学生五万,还有其他的学校加起来是12万多,我想这是叫什么呢,是炒作还是叫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去帮助别人也好,支持别人也好,如果说报纸上登了,电视上做了叫做炒作,那谁也不愿做这个好事了。

  何:至少说我们江北区教委知道这件事情是因为学生家长打电话告诉我们才知道的,我们区政府,区红十字会都不知道这件事,我们正式知道这件事是今年1月6日由市政府通过市教委转发的传真才知道。很多方面我感觉不太规范。

  杨:黄伟,我能不能这样来解释一下你们两位讲的话,黄伟讲了详细的过程,让我知道他们在接孩子之前问过教委,教委一位黄科长表示很高兴,很支持,这样黄伟就认为这个事情可能没有太多的困难,就去接孩子,这里作为黄伟来讲是不是把这个事情也看得过于简单了,就是因为他听到了有这么一个同志,电话里说表示不错,可以做,认为没有什么困难。

  如果事先在接孩子之前把这些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就可以使得政策成本减到最小,政策风险也减到最小,从这一点来讲,我以为黄伟先生已经在这方面有了考虑,比如说两个机构,一个非赢利机构,红十字会,一个公司做这样的工作,而且有法律合同和双方签订了,这些都是准备,但是接收方可能对遇到的风险估计不足,工作没有做在前头,而是孩子到了以后才做。因为我在报纸上,在网站上看到的情况,这当中是有很多曲折的,也就是说市教委表示了为难,很难接收,然后又遇到向市里报告,报告在后,市领导批示在后这样一些情况,这些问题如果黄伟能够事先考虑一下,有可能会做得更好一点。据央视时空连线

  核心提示

  2003年12月31日,本报以《艾滋孤儿重庆“入学”遭歧视》为题,报道了河南上蔡县“艾滋村”四个艾滋孤儿被重庆市红十字会早期肿瘤检测阻断中心主任黄伟接到重庆安家的事,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四个孩子从河南来到重庆,满心以为那儿就是他们的新家了,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就得打道回府了。黄伟好心想办件好事,但是他也没有想到原来办好事还真是不容易,这些孩子为什么没有能够在重庆市的江北区上学呢?2月2日首播的时空连线节目将对此进行探讨。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