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3日11: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齐世荣

  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是重视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的,都是不断改革而不是因循守旧的。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科技创新是国家兴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科技创新,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兴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英国的工业革命走在世界的前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从而也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促成的生产力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在先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涌现出了一批发明家,如西门子、爱迪生等人,正是通过把他们的发明运用到生产中去,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电气、内燃机和化工。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首尾交叉,起步较晚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可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最适用的成果,故而发展十分迅速。1900年,美、德、英、法四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了世界工业产值的72%,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强的4个国家。

  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对工业的作用更为突出。科学通过技术的媒介应用于生产,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为辉煌的时代。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的创立,是当代科学最伟大的成果,它们又各自带动了一批新兴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诞生。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只占百分之十几;而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比重已达到50%—70%。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社会。今天,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美国尤其走在前头,因而能在经济上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有赖于教育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有赖于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在教育方面,一些强国也有重要的创新。例如,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于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等主张为办学方针,改变了传统大学的模式,成为德国高等学校的榜样,并对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教育是由宗教和慈善团体经办的。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初等教育法》规定,在没有教会办的小学的地区,地方学校委员会有权用地方税收和国家补助设立小学;凡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的宗教教义课程。这个法令的颁布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实施,开创了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初等教育制度。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举国震惊。于是,第二年美国就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强调“国家安全要求最充分地发展全国男女青年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并责成联邦和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各级学校的科学、数学和外语的教育水平。美国决定在1958—1971年13个财政年度期间,由联邦政府拨款41.19亿多美元用于改善教育。《国防教育法》开创了由联邦政府直接拨款、全面扶持教育的先例,成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开端。

  思想理论创新对于国家兴盛具有重大的先导意义

  思想理论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具有重大的先导意义。在西方历史上,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典型例子。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兴起,后来逐渐传播到尼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新文化运动,它萌发于14世纪,在16世纪前半期达到顶峰。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来世转到现世,从以神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力量,宣扬人就是尘世的上帝。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最初发展阶段,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我国提出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种社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进行改革

  一种社会制度建立以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得到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之所以不断进行改革,是因为它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需要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及时调节政治经济体制中不相适应的环节。例如,英国于1832年通过的议会改革法案,就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虽然成为立宪君主国家,但资产阶级民主还远远不够发达。下院议员虽然由选举产生,但并不是按照选区人口比例由选民普遍选举产生的。议席按旧办法,每郡和每个自治城镇一律两个代表。这样一来,许多新兴的大工业城市在下院中没有议席,而一些早已荒凉,甚至已经消逝的选区却仍在下院拥有代表,这些选区被称作“腐败选区”。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改革议会的呼声越来越高。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经过激烈斗争终于通过。法案降低了选举资格,取消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腐败选区”以及这些选区原有的111个代表名额,并将32个小的选举城镇的代表名额各减少1名,增加了新兴城市和某些人口增加的郡的代表名额。1832年的议会改革,初步改变了英国下院的成分,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权中的地位,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所占的优势地位到了19世纪60年代后才发生明显变化。

  在20世纪前半期,美国的“新政”改革具有重大意义。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几乎陷于灭顶之灾。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行国家干预,为缓解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措施,统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复兴、改革和救济,通过的重要法案有1933年5月的《农业调整法》、同年6月的《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8月的《社会保险法》等。“新政”在使美国资本主义渡过大危机的难关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深远的影响看,“新政”的改革成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此后,不论哪一届美国政府,即使是主张“自由放任”的政府,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以国家的力量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在20世纪下半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扩大福利制度,出现了所谓的“福利国家”。这是前所未有的。何以出现这种新的改革现象呢?列宁曾经说过:“其实,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都必然要规定出两种管理方式,两种保护自己利益和捍卫自己统治的斗争方法,并且这两种方法时而交替使用,时而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第一种方法就是暴力的方法……第二种方法就是‘自由主义的’方法,即采取扩大政治权利、实行改良、让步等等措施的方法。”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断斗争,垄断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从高额的税收中抽出一部分来扩大国民福利,以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只有不断进行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崭新的制度,它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比任何一种剥削制度都先进得多。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他还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首先进行了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随后又开展了政治体制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果不继续进行改革,停滞不前,就会僵化凝固,最终遭到失败。苏联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苏联在长期的建设中,提高了劳动人民的政治地位,改善了他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后来它满足于既往的成就,止步不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了自我调节,在经济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当时苏联的政界(如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沃兹涅辛斯基)、理论界(如著名经济学家瓦尔加)都有人看出资本主义的这种新变化,并在对比之下看出苏联体制的弊病,因而倡导改革。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却坚持认为形势大好,根本不需要改革。此后,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也曾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收效不大。当时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弊病已十分严重,可是苏联却在1971年展开了一场对所谓“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反对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主张,从而再次失去了机遇,导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社会陷入停滞状态。

  总之,在造成一个国家强盛的诸因素中,创新与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今天,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改革。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03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