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军装备保障社会化透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3日11:45 解放军报

  刘志钢 祝厚明

  加强装备保障社会化建设,是推进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要求。在这方面,外军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透视美军装备“军外管理”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为增强保障能力,老布什总统亲自发布动员令。在较短时间内,美国陆军器材部和国防后勤局就与2500多家公司,签订了价值近90亿美元的合同,26个承包公司组织的技术专家也紧急赶到沙特阿拉伯前线进行装备维修和技术指导,由预备役人员组成的输送队,在海上、空中、陆地形成庞大阵营,从美国本土,将数十万部队和众多的装备及各类物资,全部运到万余公里之外的海湾前线。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又再次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紧急动员了包括航空业、化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特种设备制造业、航运业在内的装备科研和生产力量;征用了大量的船只、飞机、通用机械、通信卫星、侦察探测器材等民用装备;广泛征招大批装备维修人员,使保障人员比例达到参战总兵力的近一半。

  美军的作战物资供应和装备保障力量90%来自于民间,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动员起来,并且形成较强的保障能力?这与美军建立专门机构,健全保障法规,使装备保障规范化和法制化是分不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结战争动员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军用技术的转让、军民通用产品的研制、合同的履行及战时动员,包括时间、内容、程序等方方面面都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美军方更是要求所属部队,依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商业产品。1993年,美国国防部连续发出两项指令,规定各军兵种对“物资的需要应该最大范围地利用商业产品来满足,只要这种产品能满足需要,成本效益超过全寿命周期即可”。1998年,美国国防部还实施了“供应商直接交货计划”和“供应商进货计划”,通过实施这些措施,美军国防后勤局的物资库存减少了76%,周转期缩短了93%,管理经费减少了31%。

  近10年来,美军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搞好装备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专门机构。1993年,为发展两用技术,美军专门成立了“高级研究计划局”。第三年,克林顿总统又下令成立安全计划局,其职责之一是定期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国家高技术产业民转军建议。1998年,美国军事工程师协会设立了外部资源与私营化分会,专门就利用外部资源与私营企业进行联系。1999年,美陆军器材部成立了“后勤民力增强计划”支援部,该部参与美军各种演习、作战和应急行动,在陆军和民间承包商之间进行联络,并对合同制保障行动进行监督。

  美军装备“军外管理”实质是法治管理。由于装备保障社会化涉及到军队、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多行业、多部门,社会保障实体与军队又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价值交换。同时,军队在社会化保障过程中,又不是一般的社会消费主体,是受国家保护的特殊消费集团。为保障对军队的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不能用单一的行政指令,而是通过一定的法规制度进行约束,实现依法运作、契约管理。美军装备“军外管理”的做法,对我们实行装备保障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打破军用与民用的“壁垒”

  长期以来,为了保持战略资源的优势,人们总是习惯于高筑“围墙”,层层“加锁”,把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完全隔离开来,人为地竖起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军用技术的禁锢,不仅迟滞了民用技术的发展,而且使装备保障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更新换代的加快,使装备及其保障物资不宜储存过多。否则,既不利于管理,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战争爆发的突然性,高技术兵器带来的高毁灭性,使装备物资和技术需求明显增大,仅靠为数不多的军工企业和部队内部的技术力量,难以进行有效保障。解决装备保障战时与平时的需求矛盾,只有打破“壁垒”,借助社会的丰厚沃土,来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英阿马岛之战时,英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征召改装了56艘商船参战,动员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英军之所以能这样快地征用、改装商船,是因为英国将民用商船担任战时支援勤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战备政策,商船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战时的需要。

  美军由于作战行动频繁,更是注重民间技术的利用,有许多尖端装备都是临战前和战争中由民间公司制造出来的。比如,为了提高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相当数量的计算机、激光印刷机和其他附属设备,美军都是在市场上购置。科索沃战争进行过程中,缺少的大量精确制导弹药,是由各承包公司日夜加班赶制出来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为对付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美国国防部紧急动员企业加速生产“爱国者”导弹投入战场使用,使美军赢得了空袭作战的主动权。

  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技术的泛化,军用和民用的界限已很难划定。核技术既可以变成核武器,也可以建成核电站;卫星可以勘探资源,也可以用于军事侦察;半导体芯片既是民用信息技术的元件,也是信息武器的元件。在即将到来的网络社会,民用与军用计算机系统不可能完全隔断,军民兼容的网络一体化发展趋势,必将使战争与社会联系得更加紧密。

  创建后备“快反保障分队”

  以色列只有十几万人的常备军,却有一支高效的快速反应后备力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仅15分钟,以色列通过实行紧急战争动员,军队的作战人员和保障人员在72小时内就扩充到60余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以色列一支由民间工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坦克移动修理所,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修复了己方的420辆坦克,而且还修复了被阿方遗弃的867辆坦克,从而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美军认为,军地通用性的各行业储备着大量技术人才,“没有必要花大笔钱招募、训练士兵做老百姓也能做的工作”。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后备役部队得到极大的发展,人员素质、快速反应能力等都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战备水平和缩短了平时向战时转化的时间。1994年以来,五角大楼与最主要的12家提供战场支持服务的承包商所签署的合同金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这类“平民”的数目也在飞速增加: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时,每100个军人只有1个承包商员工。到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个比例接近1∶1。这些“平民”在前线所承担的任务,从修理、保养武器到演示武器;从训练军队如何使用武器到亲自操作高科技武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