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找】汉口的“张宝宝”找到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09:57 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黄龙飞)昨天本报刊发《八旬老军人情牵汉口的“张宝宝”》的消息后(昨日A1版和A6版),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几位知情人给本报新闻110提供线索,本报记者当天即寻找到了“张宝宝”。

  最先打来电话的是中南民族大学的谈先生。他说,“张宝宝”是他中学的同学,其父是原中南民族学院的副院长,2002年去世。随后,省体育局的鲁先生也提供了同样的信息,并将“张宝宝”家里的电话告知了记者。

  记者当即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张宝宝”的母亲黄亦青女士,这让记者格外兴奋,当天下午记者即来到黄亦青女士家里。

  看到本报的报道后,黄亦青激动不已。回忆起当时写信的情景,今年77岁的黄女士仍记忆犹新,看到儿子的那张照片,她说,宝宝的这件衣服我至今还有印象。

  当年从华北联大毕业的黄亦青参加过抗日学生运动。1950年,23岁的她被组织上派到武汉,在中南新闻出版局新闻处任记者,她的丈夫张文藻时任该局的副局长。不久,抗美援朝开始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与黄女士多次一同采访的一位新华社记者也参加了志愿军,不久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此事对黄亦青触动很大。

  1952年,全国人民纷纷给志愿军写信、寄慰问品,黄亦青也将自己儿子“张宝宝”出生6个月的照片寄给了志愿军,并在照片后面写了几句话,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新华社记者当时发过一篇专稿,其中就提到了黄女士寄给志愿军的这张照片。但这张照片在哪位志愿军战士手里,黄女士并不知道。

  “张宝宝”的学名叫张义兵,今年54岁。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那场“反右运动”,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灾难,黄亦青的丈夫张文藻被打成右派,3儿1女都受到牵连。平反后,张文藻任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黄亦青也调到民院做了一名教师。张义兵从农村返城,分配到武汉电子衡器厂当了一名工人,现已退休,妻子是武汉电力职业学院的一位教师,现有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非常聪明。

  黄亦青女士说,王琏老人至今还挂念着她和儿子,让她十分感动,她请本报记者转达对王老的深切问候,祝王老健康长寿,并表示有机会一定去长春拜望王老。

  遗憾的是,“张宝宝”一家三口昨天外出,记者没有见到他们,只索取了他们三口之家的合影。

  昨晚,本报已将此喜讯告知长春日报同仁,请他们传达给王琏老人。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