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的希望就在这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03:45 深圳商报

  [五日圆桌]

  周五:张家勇

  新闻工作者高级编辑

  这是城市的希望所在,尤其是深圳———《深圳商报》1月31日报道,深圳宝安区节前有近万户迁入新居,其中70%是外来人员,有打工的有经商的,有蓝领也有白领。

  说是希望所在,是因近万户中的70%,此时才可能把“深圳是我家”这句动人的口号,从墙上的标语变为自己生活的真实。

  以上判断,来自亲身体验,而非理论推导。我1990年到深圳。此后几年,住的是租来的房子且数次搬迁,每月400多元收入仅够吃地摊盒饭,夜里醒来不知身在何处,白日上班常生出差在外之感。这时,如若有人对我说“深圳是你家”,能认同、敢认同吗?住在当时“冬瓜岭安置区”的同事,比我更惨。半夜三更被查证件的警察、保安赶出铁皮屋,一排排蹲在墙角,双手扶着后脑勺……这是家么?无怪乎,有同事说,赚够5万元就回去;有的说,不用5万,有了3万就走人!有这种心态的人若极少,无碍大局;如若占到一半甚至更多,这座城市的浮躁和无序,就可想而知了。

  当我还属于“泥菩萨过河”之流时,就为没可能成为市民的数以百万的民工发过愁:他们年纪大了,怎么办?就教于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友人,友人很平静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年纪大了回农村,还会有年轻的来;况且,随着产业升级,民工将逐步被淘汰。我愤愤:淘汰的要是你的兄弟姐妹,你会这样讲吗?尤其是听到来深圳招商的某些城市官员,竞相比着讲他们那里的劳动力价格如何如何低贱时,心里止不住阵阵发紧:他们知道自己比的是什么吗?是在比谁对民工更苛刻!

  十多年过去了,昔日友人关于“民工将逐步被淘汰”的预言落了空。民工越来越多,而且成为深圳工业、商业须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不是“市民”。这也部分应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规律。有论者在《国际先驱导报》撰文说,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或周边地区有效转型,是法国20世纪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新兴科技行业,要求有专门技能的工人。巴黎、里昂等大城市的工厂企业招募来本地和外省的农民,从而使他们及其后代不仅获得了前辈得不到的铁饭碗,而且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城市面貌,同时改变了自身社会形象。

  这位论者总结法国经验有三:一、宽松的居住政策;二、较公平的用工原则;三、适当的培训。现在,那里建造核潜艇的不少高级工人,祖父辈就是当年的民工。宝安区部分外来工有能力购买住房,说明这些人已是上述三条或者更多“经验”的受益者。受益者能不认同“深圳是我家”吗?能无来由地损害深圳的形象吗?

  遗憾的是,外来工在深圳购房的新闻还太少。他们中的多数仍年复一年地像“候鸟”那样,春节前飞走了,这几天又飞来了。为了回他们真正的家,节前曾出现10万人通宵排队购买火车票的惊心动魄场面。

  最近,传媒将“外来工”、“民工”的称谓,统统改为“建设者”。改得好,是一家人了。建设者理应是建设成果的享有者。所以,把他们纳入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分享城市文明,才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化;让他们拥有“市民”待遇,逐步获得住房、与市民消费相适应的收入、参与各种社会保险、受到适当培训等,才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这是缩小城与乡、贫与富差别的必由之路,是所有城市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中国城市的希望所在。

  (图片见PDF版A6版)

  作者:张家勇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