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企业的河流为何奔腾不息 专家的情结与青钢的专家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04:34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事实上,企业如同河流,其蔚然抑或枯竭,都会在河床上留下清晰的印记。青岛钢铁控股集团这条“河”,从几近枯竭到蔚为大观,其发展历程起伏跌宕,并在河床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印记,记载着青钢首席执行官王玉科的专家情结和青钢的专家道路,同时告诉人们,企业的河流为何奔腾不息。

  1997年,是青钢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此前的1995年和1996年,青钢连续亏损1.2亿元,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企业之河濒临枯竭。而就在1997年,专家出身的王玉科成为青钢的执掌者。1965年从鞍山钢铁学院毕业,分别在本溪钢铁厂和西宁特钢厂从事技术工作,1991年作为专家被引进青钢——这样的经历,可以初步解释,为什么王玉科有着浓厚的专家情结。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率领青钢力挽狂澜的过程中,这位掌舵者对专家力量有着极其深刻的体味。

  王玉科在许多场合动情地提到,青钢最为困难的时候,中国冶金部的许多老专家十分关注青钢的命运,他们拖着老迈的身躯多次到青钢调研,针对青钢的设备现状和市场前景,提出重要的发展思路和前瞻规划。而从1997年至今,在青钢所有的重大工程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的前期,这些老专家都参与进行大量的论证,使青钢7年来的决策从未出现失误。

  1997年,青钢内外交困,尤其是面对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正是借助国内一批老冶金专家的咨询帮助,这年的上半年,青钢果断决策,停掉耗高效低的5吨电炉炼钢厂,淘汰落后模铸工艺,建设3号连铸机。并且仅仅耗时147天,投资仅用正常投资的一半,完成了质量好、达产快的国内一流工程,投产后年增经济效益4500万元。

  自1997年到2000年,青钢投入技改资金4.75亿元,每年增加效益1.68亿元。2001年至2002年投资6亿元,先后完成新高线工程、新1号高炉工程、20吨转炉工程、10000立方米制氧工程等,使产量规模由每年120万吨提高到每年200万吨。通过改造,青钢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青岛钢铁产业全面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连年不断的技术改造,处处渗透着专家们的汗水与巧思。

  2002年9月,王玉科将青钢的聘任证书发给原冶金部的刘勇昌、胥昌弟、刘琦、张志勋四位专家手中,他们都是国内钢铁界的精英,对中国冶金工业贡献卓著。王玉科说:“在青钢过去和未来的发展中,都需要冶金老专家的支持,需要老专家扶助年青的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自从投身钢铁行业,王玉科数十年来从未停下与专家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表明他强烈的专家情结,一方面又为青钢的专家道路作了最为充分的准备。执掌青钢伊始,王玉科为扭转困局作出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延请国内冶金业老专家出谋划策。而当青钢走出迷局之后,王玉科又请这些老专家担负起培育年轻技术人员的重任。随着企业内部的年轻专家迅速增多,随着企业走专家道路的意图越发明显,企业的发展日上三竿。

  人们看到,在新老专家的努力下,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在青钢诞生,为企业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青钢炼铁利用系数由2.8提升到3.6;6年内,青钢炼钢炉龄由3000炉提高到13000炉;高附加值产品比率由1996年的7.7%提高到2003年的70%。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直接推动了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从1997年到2002年,青钢利润增长25倍,利税增长10倍。去年,青钢又一举实现铁、钢、钢材各200万吨的目标。

  今年,为适应青岛加快培育家电、汽车、造船等产业集群的要求,青钢又瞄准世界高端产品,“牵手”世界顶级钢铁技术公司———奥钢联,着手打造一个生产特钢的钢铁精品基地,使青钢成为一个年产400万吨的高附加值生产厂。届时,青钢生产400万吨特钢,可以达到1000万吨普钢的效益。如此超迈的目标,自然需要专家智慧更为强劲的迸发。

  去年11月底,青钢与奥钢联签订长期合作的框架合同。随后,来自欧洲的冶金专家“落户”青钢,帮助青钢进行技术改造。洋专家与年轻专家、老专家一起,组成了青钢日益“膨涨”的专家方队,迅速拓宽着青钢的专家道路,使企业如年轻的河流奔腾不息。

  本报记者林刚本报通讯员姜从滨记者观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