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对教科书为何只保护版权不改进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01:46 人民网

  网友:郭之纯

  2月2日的《燕赵都市报》上赫然一条让人吃惊的消息:一位老翻译工作者发现,在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竟存在着语法、常识和不符语境的译文等大大小小共150余处差错!这些差错并已经被几位特级英语教师证实。然而,虽然这位老翻译将找出来的差错一一整理后寄给了有关出版社,但只见极少量的更改,许多差错至今仍出现在教科书中,未作任何改动。

  人非圣贤,我们不能苛求任何人不出差错,对于教科书的编写也不例外。然而,鉴于教科书的特殊性质,要求“有错必究”应该不是什么过份的事。那为什么对教科书的如此舛误百出,出版社却会置若罔闻弃而不理?新闻当中对此没有说明,故笔者只能作些尽可能合理的猜测——表面原因或许有三方面吧:一是手续问题,改变教科书的内容文字,大约是需要一套严格的手续的,也许是有关责任人“懒得弄”。二是费用问题,修改了错误就需要重新制版,之前可能还得请不止一位专家进行鉴定,这当然会花费一笔或许不菲的费用。第三大概也有责任的归属问题,如果现在更正,这么多年,这么多学生,都用了错误如此之多的教材,谁来负责?会不会追究下来责任?所以,也许这是有人在故意隐瞒教材有错的事实。

  这当然只是笔者的“姑妄言之”,也许不对,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让我们容忍高中教材存在如此之多的错误且知而不改。原因是这样的谬种流传,其误人子弟之过是无人可以担当得起的―――这里的意义并不深奥,根本用不着笔者细述。但由此我想起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盗版教材问题,两相对比,颇堪玩味。

  可以说,对打击盗版,出版社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从去年11月份全国各省自考办开展教材清查,加大打击盗版力度以来,各地对各类教材教辅光盘等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打击盗版,保护版权”的“攻势”。如新华网报道,辽宁省便从上月18日开始了“将盗版教材、教辅读物赶出校园”的“百日会战”等活动;山东、四川、北京等地也利用寒假盗版教材进入市场和学校的时机,加大了打击力度。综合看来,其动用的人力物力之大及宣传攻势都是空前的。这当然是非常应该的。可以说,如果和打击盗版所投入的力量相比,从教材里捉错的难度实在太小,大约用不到百分之一的力量。

  那为什么会厚此薄彼,“此倨而彼恭”?这当然和利益的有无有关。所以,这说明了教材出版部门的指导思想的错位和责任心的欠缺。然而,打击盗版和提高正版质量,二者其实具有同样的意义,甚至后者的意义还会大一些——不仅是舛误百出的正版和盗版实际上没有多大区别,还因为正如那个著名的经济学“劣币定律”所揭示的道理一样,正版的低劣质量与盗版的泛滥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岂可不知不慎乎?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