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7日05:0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陈霞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青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城乡二元结构,是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过程中特有的历史现象。长期累积而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扩张受到严重削弱;二是阻碍了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三是城乡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为此,近5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等,并提出了“拓展城市空间,调整产业布局,构筑大青岛”和“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发展思路。建立一个有序推进的城市化体系,并以更大范围的经济分工协作,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张,累计投资122亿元的东部开发,已经形成了新的行政、金融、商贸和居住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空前提高。各市(区)、重点镇则加速向现代化中等城市、小城市跨越,相继在新区建设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五市一区驻地建成区面积增加2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2万人,重点镇新增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4.4万人。目前,五市一区驻地和重点镇已成为农民进城的最佳选择,分解了大城市的压力。

  二

  市委、市政府根据青岛市的城市基础和发展优势,提出:重点“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构建大工业体系进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框架,集中力量塑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为实现青岛新一轮腾飞打好基础”。

  此外,在山东区域经济板块的范围内,青岛并没有近距离可依托的经济中心城市,青岛发展只能依靠自己,即要把自己定位于区域经济中心的位子,像上海、香港一样,扮演经济中心角色,在半岛经济圈中发挥带动作用。而山东省委提出要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建设以青岛为中心的半岛城市群,更是把青岛推向了山东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更需要青岛真正能够担当起带动山东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和重任。这不仅为青岛更加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为进一步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关键是要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城乡双赢。

  第一,注重政策引导。要根据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把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尽快改变中小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办法,逐步把县以下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的投资范围。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广播电视文化等公共事业的专项资金支持,把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投入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公共财政承担。二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三是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尤其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第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民。从近10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看,发展大中城市和发展小城镇作为推动城镇化的两个同等重要支点,在政策上应予以必要的支持。一要贯彻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来抓,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二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壁垒”,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利,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三要作好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先发展市县域首位镇,重点发展中心镇,加强对区域范围内城镇的宏观调控与协调。明确城镇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全面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

  第三,强化市场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市场化互动和集约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改变目前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从体制上、政策上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保持城乡分割的格局,城乡利益差别和城乡不平等状况并未受到根本触动,乡村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依然基本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改变这种差别,首先应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人口都应纳入这个制度内。对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实行和城市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养老保险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的大病统筹部分设计为全民共享项目,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第五,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协调发展,即城乡一体化的终极目标,其中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是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解决好人地关系矛盾,防止人口膨胀造成的土地退化;其次要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严格控制污染,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实现城市环境乡村化和乡村环境城市化;再次要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生态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工程的建设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