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漳州:协调发展破难关(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06: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2003年12月17日,投产半年的福建漳州金龙客车公司的第1000辆客车正式下线。凭借着每月200辆的规模,到年底该项目产值突破3亿元;漳州引进的最大制造业项目———台资灿坤集团,从签约到投产只用248天,如今该集团每个月产值2亿多元,由它引发的集聚效应又吸引另外39家内外资企业进驻漳州龙池开发区。截至2003年12月上旬,漳州全市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9.5%,增幅位居福建省前列。

  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局限

  漳州有着发展农业经济得天独厚的各种优势:拥有福建省最大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2002年漳州三种产业结构比例为22.8∶39.8∶37.4,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远远高于福建平均水平。而工业发展较为缓慢。改革开放之初,曾和厦门、泉州比肩并称为“闽南金三角”的漳州,由于工业“短腿”,逐渐被拉开了距离。

  “短腿”现象逼着漳州全市上下认真反思。“优势的东西还要坚持,但只有调整好经济结构,才能使漳州的发展突出重围。”漳州市委秉承前几届市委的探索思路,将“工业立市”写进了漳州发展总体战略。去年以来,漳州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等重大战略决策,突破“就农业抓农业”传统框架,通过加快工业化来支撑农业优势,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反过来再用农业的优势服务工业化。漳州充分利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区”这个品牌,加速引导台湾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带动全市农业向高优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到2003年11月,该市累计批准农业台资企业782家,合同利用台资13亿美元,约占福建省的一半和全国的1/10。

  如今到漳州投资的台资不单以“农”字号为主了,台商投资领域遍布房地产、旅游、电力、小家电、钢铁等诸多方面。到2003年10月底,漳州市级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22家,比年初时增加了126家,提前完成全年新增100家的目标;而且平均每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达到2905万元,实现利税27.73亿元,比增68.83%,位居全省前列。

  走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

  用什么办法发展工业?引进工业项目是不是可以随意出让土地,乱给优惠条件?发展工业是不是要村村点火、处处生烟,开发区遍地开花?是不是可以不顾生态环境,轻易将污染企业放进来?“工业立市”思路已定,但漳州市委、市政府深知如果上述问题解决不好,将造成新的不协调的短腿发展,经济发展的结构就没有调整好!

  漳州认真比较全国各地的做法,提出要破除传统发展观,走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去年底,他们在与台湾灿坤集团商谈引进时,改变了以往先建开发区再引入项目的做法,而是在灿坤集团进入后再设立龙池开发区,以防止土地闲置。对这样的项目,过去是一个部门主抓,如今改为市委带领所有部门贴身服务,建立进度时间表。结果从签约到投产,首期1.8亿美元、总占地160万平方米的工厂,在短短248天全部建成。他们还改变以往由政府主导、财政注入资金为主的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依靠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筹措建设资金,将项目取得的收入用于封闭还贷,增强项目清偿能力。

  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工业项目用地出让价格测算办法》。这套“办法”详细写明各地在发展工业、引进项目、出让土地及税收留成之间的各种测算比例,旨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财政产出率,促进土地利用率最大化。云霄县县长黄舜斌告诉记者:“这套办法太及时了!以前我们对发展工业没有经验。为了引进工业项目,只想在土地方面做文章。可是土地非常珍贵,操作不好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现在有了这张‘补偿系数对照表’,帮助我们懂得怎样做才能最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漳州还累计投入1.5亿多元,整理全市土地12万亩,其中新增耕地1.5万亩。整理后的土地全部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农业地块形成“田成方、路相连、渠道通、树成行、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农田。目前该市7个万亩以上土地整理示范片产出率平均提高了75%、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程度都在6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65%。今年全国土地整理工作会议将在漳州举行。漳州决定,重度污染企业一律免入。去年漳州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3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3.47%,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大于1.5%。

  统筹城乡、工农业协调发展

  城区、县城主抓工业兴市、兴县,广袤农村、广大农民在工业化浪潮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实现增收?

  地处漳州市下辖的长泰县“东大门”的兴泰开发区,1997年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为了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之路,他们将周边的积山和十里两个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理?扇 耙郧濉钡姆⒄鼓J健?

  “开发区一成立,就征用土地,我们今后靠什么生活呢?”一开始,不少村民忧心忡忡。开发区尽量少征用土地,征用土地时以荒地、山坡地为主,对占用的土地实施占一补一,确保占补平衡。开发区还专门成立农业管理区,选派专职领导,负责指导农民实现产业化。开发区还投资数百万元,帮助两个村搞排涝沟清淤、加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保证农民有地耕,有粮种。

  一家家企业落户进来,村子一天天变样,耕地并没有减少。积山村10组的林洪冲一开始忧心忡忡,后来看到开发区发展起来了,他买了辆运输车,专门经销当地果蔬农产品,又入股承包一家建材厂。自己还盖起10间标准房用于出租。他的女儿也考入区内企业。“跟着工业走,幸福在前头!”现在的老林满脸堆笑了。

  积山村在“工业兴县”的大潮中也变成了工业村。落户村内的最大企业荣树织造有限公司,产品一出来便畅销欧美。“我们干不来工业,但我们可以在为企业服务中大展身手!”积山村支书林顺元介绍:该村通过村民入股,兴建了两座可容纳上千名外来职工的公寓,几乎“垄断”了开发区内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

  十里村又是另一番景色。这里群山青青、溪水淙淙。开发区在这里搞旅游业建设,天成山古琴园林等7个旅游企业先后进入,初步建成了36平方公里的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农民按照县里的“旅游兴业”的要求封山育林、关闭了所有采煤点、定点生猪养殖,还主动把马洋溪沿岸“送”给县里的厦广漂流公司。该公司投入1200万元开发漂流项目,赢得了“福建第一漂”之称。目前整个开发区不仅已批准创办企业78家,吸引投资超20亿元,而且累计转移当地农村劳力3054人,占总数的81.46%,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08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