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速滑何以“柳暗花明”(体坛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06: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梁学增

  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几经风雨。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曾经辉煌的中国速滑在世界“冰刀革命”中落伍了

  中国选手在今年世界杯速滑哈尔滨站比赛中获得了1金4银3铜的好成绩,这更坚定了速滑队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夺取奖牌的信心。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我国中距离特别是短距离项目水平曾领先世界,代表人物是被称作“三朵金花”的王秀丽、叶乔波和薛瑞红。首先走红的是王秀丽,她在1990年于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世锦赛上,获1500米冠军并打破了1500米和全能两个项目的全国纪录。第二个冒尖的是叶乔波,她在1992年11月至1993年3月期间,先后参加世界杯系列赛、女子世锦赛和短距离世锦赛,夺得500米项目的全部冠军。这期间她还参加了两届冬奥会,获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使中国冰雪运动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第三个闪光的是薛瑞红,她在1994年的世锦赛上获短距离500米冠军,并以159.08分的成绩打破全能世界纪录;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她在世界杯女子短距离系列赛6站12场比赛中,以5个第一,总积分385分的成绩获得总冠军。

  就在此时,世界冰坛兴起一场“冰刀革命”,荷兰选手采用新式冰刀几乎刷新全部世界纪录。日本厂家紧跟而上,该国选手在赛场上亦风光无限。然而,中国选手未能跟上世界新潮流,成绩迅速下滑。在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上,中国速滑队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速滑选手在痛苦中摆脱失利阴影,决意东山再起。具体手段,还是老办法———“走出去,请进来”

  建设一支高水平教练员队伍是大打翻身仗的关键所在。首先要“走出去”。近几年,我国有关部门陆续派出一些教练员去国外开眼界,或带选手参赛,或观摩赛事。王曼丽的教练谢天恩深有感触地说,我在一个时期的训练思想进步了,王曼丽的技艺就有所提高。一些有潜质的选手也经常“走出去”,或学习或参赛。王曼丽在每个年度都要参加系列赛、短距离世锦赛等大赛。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不惜重金,派遣卢卓、张忠奇、李雨、张爽、王北星和赵欣等选手到加拿大等国家深造。

  接着是“请进来”。近两年,哈尔滨连续获得世界杯分站赛的承办权,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高手上阵献技,并与中国选手场下交流切磋。在场馆器材方面,中国速滑队也是极力追赶世界潮流。黑龙江省速滑馆学习加拿大经验,采用纯净水浇冰,使冰面如镜,减少杂质,对提高选手成绩大有益处。

  目前世界速滑界掀起了“冰鞋改革”风,新式冰鞋被叫做“脚形鞋”,按照运动员自己脚型数据而“量体制作”,以发挥最大蹬冰力量,此鞋价格不菲。中国速滑队筹集资金,为优秀运动员订做了新式冰鞋。

  最令人欣慰的是中国选手的技术进步。中国选手起跑技术不落后,而直道和弯道滑跑技术要提升的空间较大。如今,王曼丽掌握了弯道加快蹬冰收腿节奏和直道双腿支撑转换等技术,奠定了在短距离项目的领先地位。她除了在世界杯哈尔滨站赛获得500米冠军之外,还在此前获得意大利阿尔贝塔世界杯速滑赛分站赛500米第一名和日本长野短距离世锦赛500米冠军。目前她在这个项目上总积分名列前茅。

  当然,不能以一场赛事论英雄。尽管中国选手此次获得1金4银3铜的成绩,并不说明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此次比赛,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一些高手未能参赛,使中国队的成绩多少打些折扣。中国选手在滑跑技术和弯道技术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另外,中国选手的水平,女强男弱,短强长弱。要改变这种现状,尚待时日,还需拼搏。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08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