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石油危机与国防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22:24 军事博览报

  姜春良(研究员、大校、博士、博士生导师)石油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20世纪初,石油成为西方工业国争夺的战略资源,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为争夺战略要地及石油资源,于1914年~1918年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石油和内燃机改变了战争的所有方面,飞机、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大量装备部队。战争期间,协约国依靠美、英的石油打败了同盟国。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1914年,美国生产了2.66亿桶石油,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5%。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石油力量的对比,德国夺取巴库油田的目的没有实现,石油供应十分紧张,陆海空军的使用受到限制。在战后的石油会议上,英国的寇松宣称:“协约国是在石油的波涛上飘向胜利的。”法国石油委员会会长贝伦格尔说:“石油这个‘地球之血’是‘胜利之血’……德国对它的铁和煤的优势太自负了,它没有充分考虑我们的石油优势。”

  1939年,二战爆发,作战双方都认识到石油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德、意、日一方和英、美、法一方都将掠夺和控制石油资源,保障石油供给安全视为重要的战略问题。日本在中国东北和东南亚掠夺石油资源,德国的目标是苏联西南部和中东地区的石油。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顶住德国的挑战,对德、日实行石油禁运。同盟国的石油资源是轴心国的60倍,这成为影响大战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战前德国准备了3000多万吨石油,但由于德、日石油资源贫乏,运输石油的船只又经常受到打击,无法保证海陆空军的供应,结果失去制海权和制空权,最终走向失败。

  二战是一场现代化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军舰等需要使用石油作动力源的武器装备,占有石油优势的一方在战略上占有主动,从而成为胜利的一方。二战后,随着苏联的崛起,美苏两国争夺国外石油产地的斗争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矛盾,争夺的主要地区是中东。苏联的目的是通过扩大中东石油进口,向中东产油国渗透,加强同美国的战略抗衡。美国也针锋相对,通过扶植沙特阿拉伯等国,遏制苏联的石油扩张。

  海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方国家认为,自海湾经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至阿拉伯海的海上通道,是西方世界的经济生命线。海湾地区内的伊拉克、伊朗和沙特三雄鼎立,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争夺海湾地区的石油霸权。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从起因到结束都与石油有关。两伊战争打了8年,两败俱伤,两国的国防实力大减。其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以失败告终,国力迅速衰落。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垮台,美军直接占领了伊拉克。这其中,伊拉克石油工业衰落导致国防实力下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石油设施成为战争目标

  现代战争的实践表明,战争已从过去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转变为侧重打击指挥系统和经济目标,重点是石油、电力等能源目标。美国1988年提出的“五环目标理论”认为,现代战争要选准打击的重心,其中第一环目标是国家指挥中心,第二环就是关键性生产设施,包括直接支持作战的电力与石油系统。

  现代石油和电力生产设施数量大、分布广,企业内构成互相依赖的生产系统,“攻一点,毁一片”。现代的炼油厂,目标大,很难防护。电力网等设施使用大量计算机进行控制,电流、电压稍有变化就会毁掉。

  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的科索沃战争充分显示了打击能源目标对战争进程与结局的影响。海湾战争42天,伊拉克炼油设施的80%,电力设施的50%遭到炸毁。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在78天的空袭中,摧毁了南联盟炼油能力的100%,库存油料的70%,发电能力的70%。南联盟赖以支持战争的经济潜力被摧毁殆尽,不得不承认失败。

  石油天然气管线在现代社会中纵横交错,也难以防护,因此经常成为国际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如俄罗斯车臣恐怖分子就经常破坏石油天然气管线,使俄罗斯输送油气的管道损失惨重。世界上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南美哥伦比亚。石油工业是哥伦比亚的支柱产业,年产石油3000多万吨,石油收入占政府收入的1/4,是主要的出口产品。近年来,哥伦比亚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每年被破坏几百次以上,损失惨重。谁在控制石油?

  有了石油,舰艇才能在海洋上航行,飞机才能全球机动。石油使战争由陆地或海上的平面战争,发展成陆、海、空和外层空间同时进行的立体战争。随着各种汽车、装甲车等机动车辆和飞机等运输工具的使用,军队的机动能力大为提高。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第3机械化师日最高机动速度达到160多千米。这为打赢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各大国想方设法要控制石油。

  世界石油战略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世界石油的产需分布严重失衡,国际石油领域的投资和争夺日趋激烈。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66%集中在中东地区。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五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都位于中东。伊拉克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1/10,而且储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通过伊拉克战争,美国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生产和出口,可利用伊拉克的有利位置威慑遏制伊朗,利用伊拉克石油产量影响世界油价,从而在世界石油战略格局中占有主动。利用阿富汗战争,美国进入中亚,美国正加大在里海等中亚地区的石油投资力度,使中东和中亚这两大世界石油产区在美国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运输优于陆上运输,海上运输也成为石油输送的重要方式。为了运输安全,美国、原苏联等都把航道咽喉点当作战略重点。1986年2月,美国宣布要控制全球海上16个咽喉要道,它们是: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北美航道、佛罗里达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等。美军宣称,一旦发生敌对行动,他们就截断和关闭这些咽喉点。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海军基本拥有了控制全球海上咽喉航道的能力。世界每天石油产量有7700多万桶,其中贸易量3000多万桶,这些石油绝大部分要通过海上运输。

  俄罗斯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现是世界上第二大产油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2003年产油4亿吨。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占俄罗斯国家外汇收入的一半以上。近些年来,俄罗斯利用自己境内大量的油气吸引投资,影响国际政治,左右逢源改善自己的地位。

  俄罗斯车臣战争与石油也有密切的关系。车臣所在的北高加索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许多国家的石油利益在这里相互交织,里海地区通往西方的输油管道经过这里,而阿拉伯国家中的石油出口国不希望里海石油出现在世界市场上与其竞争,他们通过支持车臣伊斯兰极端分子破坏和控制经过车臣境内的巴库至新罗西斯克的输油管道,使其石油不能正常运输。这对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和土耳其都有利。车臣分子也抢劫经过车臣的石油,使俄罗斯不得不终止输油管道的运转,并考虑重新修建一条绕开车臣的输油管道。为此,俄罗斯不惜发动了两次车臣战争。(来源:星辰在线)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