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孩子社会要联动 捡到一元钱应该交给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2:18 北京娱乐信报

  新闻案例

  “一元钱被扔掉”引发道德教育讨论

  1月29日下午,扬州市的李先生夫妇带着10岁的儿子上街,行至万家福商城门前时,孩子发现地上有一枚1元钱硬币。妈妈鼓励他说:“拾金不昧是一个少先队员的优秀品德,应该把这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孩子看到附近有一名辅警正在维持交通秩序,就走过去将这枚硬币放在了他的手里。谁知,这位“警察叔叔”当着孩子和其母亲的面将这枚硬币不屑一顾地扔在了地上,令孩子惊愕不已。(详见2月5日《新华日报》)

  重点点击

  刺伤童心的不是一元钱

  刺伤孩子的,其实不是一元钱,也不是成人对一元钱的不屑,而是成人对孩子拾金不昧行为的讥诮。这位警察当着孩子和孩子家长的面,把一元钱扔掉,简直就是对孩子道德感的一次打击。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是“拾金不昧”,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从拾金不昧的角度来看,1元钱与1百元钱、1万元钱是可以画等号的。但是,这样的道理到了这位穿着警察制服的成年人那里,怎么就烟消云散了?把孩子亲手交给他的钱当着孩子的面扔掉,我甚至怀疑这种举动中含有恶意的成分,仿佛孩子把一元钱交给他,是让他受辱一般。难道孩子上缴一元钱而不是十元钱、一百元钱,是做了一件错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三个领域,也是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令学校教育工作者经常无奈的是,多少年的学校教育,有时却抵不过社会教育中的一堂课,校园里教师教给学生的道德准则,来到社会上就立刻被击溃。就拿这件事来说,拾金不昧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道德准则,但是,这样的道德准则在校园外,被一位代表着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的警察叔叔断然否定。孩子面对穿着警察制服的叔叔给自己上的这样一堂课,会有怎样的困惑?发生这样的事情,到底说明了学校教育的迂腐,还是社会道德的堕落?

  学校呼吁社会教育,但是如何实施社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谁都知道,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事,社会、家庭和学校要紧密协作。但是,现实的状况是:教育部门在鼓吹社会教育,党政部门在呼吁社会教育,社会团体在敷衍社会教育,大家都在糊弄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不过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郭加奇

  旁征博引

  设立遗失物指定收集设施

  如果我们能跳出纯道德的层面来分析,辅警不接受学生交给的1元钱,其实也无可厚非。与警察相区别,从法理上来说,辅警并不享有代行国家公权的资格,其职责在于协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从严以治警的角度看,即便是警察也不能任意接受民众钱财,装入袋中,需要进行问询、笔录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1元钱虽是小数,但不应超乎规范,任意行事。如果正值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之际,接收处理必然与履行维持交通的职责产生矛盾。这位辅警的行为虽说过于轻率了,但情与理、德与章之间的尴尬却不能不引人深思。

  在海外许多国家,都立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可向指定的专门部门呈报,并在街头和重要公共场所设立小额拾得物存放箱。目前国内并无相关要求,指定由哪一个部门来接收遗失物,而过去遍布街头的失物招领箱也销声匿迹,因此上交机关或警方成了惟一选择。“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歌声更强化了这一观念。但是,因为渠道过窄等种种原因,这种做法对拾得遗失物的后续处理常受非议,寻找失主的难度偏大,又缺乏结果公开,导致民众加剧不信任感。

  所以,设立一个专门的遗失物指定收集地,并在公共场所建立相关设施,既方便百姓拾到失物上交,又方便失主可按图索骥,寻找失物。对于一些类似1元的小额拾得和难以处理的遗失物,完全可以作为社会福利捐赠。这样做,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吧。俞洲

  众说纷纭

  教育孩子社会要联动

  “一元钱事件”暴露出对下一代的教育,家庭与社会之间不配合、不联动、不默契的问题。

  纵观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分工,一般的做法是父母负责抚养和德育的言传身教,学校老师负责传授文化知识,社会辅以全面教育。这种约定俗成的分工,有其可取的一面,也存在不足。比如孩子因为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多,对父母的言行容易忽视。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扬州市“一元钱事件”当事孩子的父母,才会产生借助外力教育孩子的举动。这就告诉人们,要使孩子在德智体能各方面获得全面教育,仅仅依靠其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对下一代的教育,需要社会要与家庭联动,配合家庭帮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马乔

  没有必要求全责备

  实际上,警察的这一行为如果放在社会整体的发展进程之中来关照,从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的经济学角度来思考,警察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已经使社会公众几乎都对这“一元钱”不在乎了,而且地上的这“一元钱”,无论对于失主本人还是对于捡到这一元钱的人,都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无关痛痒了,而不是像以前,这“一元钱”承载着太多的现实和道德意义。这“一元钱”原先所承载的那些特定附加价值已?孀派缁岷途盟降牟欢咸岣叨负醪桓创嬖诹恕U饧负跻丫晌艘恢窒执缁岬摹凹逦抟馐丁薄?

  地上的这“一元钱”虽然“面值”还依然是“一元钱”,但是在这个同样的“面值”里面,其内在所包含的道德评价已经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排除在了这“面值”之外。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继续来违背常理、悖逆人情的来为这丢在地上的“一元钱”赋予其太多的道德评价,也没有必要为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随之而来的一种已经社会客观存在的“集体无意识”来树立一个尴尬的、人人难以企及的道德高标。石敬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