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闪烁在寻常街巷间的灿烂(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6: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陈晓星
元宵夜准备登台表演的惠安女。
  陈晓星摄

  一街的洋紫荆,一巷的刺桐花,在寒意未去的正月里提醒着外来人,这里是南国,是闽南侨乡泉州。

  不了解泉州的人,拜过唐代的开元寺,走过宋代的洛阳桥,看过元代的摩尼教石刻,惊讶这座中国南端的城市,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那些寻常街巷间,藏着12处国家级名胜古迹。到过泉州的人,望着刺桐树上红色的花朵出神,捕捉着这个城市深处的灿烂:宋元时期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称,“涨海声中万国商”。那时,海船带来了波斯贵族、犹太商人、欧洲传教士,使泉州早早成了中国一个可以“笑入胡姬酒肆家”的国际化都市。海船也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往海外,使泉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海那边来的人因为泉州满城开放着至今依然艳红的刺桐花,便将流淌着珍珠、香料、织绵的港口喊为刺桐。

  在2月4日到2月6日泉州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上,约旦驻华大使说,刺桐港在阿拉伯国家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泉州是10多个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到中国后认识的第一个城市。

  泉州现存的清真寺、伊斯兰教圣墓、锡兰王子后裔旧居等留下了昔日历史的印证,百姓代代相传的“拍胸舞”也透出一缕缕阿拉伯歌舞的痕迹。如果不是在泉州的街头,眼前的舞者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泉州父老,真猜不到这是泉州的民间舞蹈。文化节的露天综艺晚会上,高甲戏、南音的亮相也显示了泉州的非同小可。记者从书上知道泉州是戏曲之乡,梨园戏、木偶戏、南音已被录入亚太文化遗产数据库,泉州木偶剧团5次应邀赴台,从北演到南,场场爆满,南音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管弦和雅听南音,唐宋渊源大可寻”。不过,我还是觉得它们仅局限于闽南地区,也未必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然而当南音《梅花操》的弦律沉静雍容、甚至有点漫不经心地响起时,露天看台上一下子安静下来,一支洞箫、一把琵琶、二弦、三弦和女子手中的拍板,起伏着、应合着,便以四两拨千斤的气度构成了一个纯静的、灵动的、哀而不伤的新世界。乐手们身边四位无声的舞者,轻盈得仿佛只剩下了她们的一袭舞衣,那飘逸的丝绢、手绘的梅花,浮动在南音里,让人疑惑此景只应天上有,也让我信服了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局限的。南音散尽,我旁边的一位北京来的观众如美梦方醒,不禁大叫:“什么时候到北京演?”第二天早晨,满街去找南音CD,可惜只找到VCD。

  泉州市的“海丝”文化节选择在农历正月十五举办,给热爱元宵节的泉州人增添了热闹,也给外来人展示了泉州民俗中的深厚文化。正月十五夜,虽然薄云遮月,但空中烟花层层绽放,烟花下大人拉着孩子,孩子提着灯笼,各家的阳台、屋檐,企业的门口,寺庙的院落,都高悬花灯。泉州的花灯制作是一门学问,分彩扎、纸扎两大类,有座灯、挂灯、水灯、提灯之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轻人肯下功夫学习制灯技艺的越来越少了,一位在街头买塑料花灯的年轻人对记者说:“一个灯能卖几个钱?做起来还那么麻烦!”我无言以对。一年只卖一次,还不是开张吃一年的买卖,总不能强迫人投入吧?这时就需要政府出手了,把传统手工艺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不是财源滚滚的生意来珍惜和保存,让泉州的灿烂文化不失去花灯这个亮点,也照亮后代的元宵节。

  泉州正以古老的刺桐港历史遗迹和街巷间世代传承的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城中旧时的多少财富多少显赫都早已了无踪迹,“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但“海丝”文化走着千年的路留下来,受我们崇拜,给我们光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2月09日 第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