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贸易告别“地摊银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6:2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李嘉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到过中越边境的人们肯定还记得这样的一幕:无论是在或大或小边境互市点里,总有一群头戴竹笠、拿着手绢的妇女三三两两坐在路边,面前摆放着一匝匝越币,不停地向过往的路人吆喝着:“换钱、换钱!” 在过去的边贸交易中,由于缺少跨国金融合作机制、银行结算收费高、手续复杂等原因,中越边境做生意的人大都采用现金交易,“地摊银行”也因此成为边贸市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越边境城市崇左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官员麦建军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壮大,外汇管理部门陆续采取促进边贸健康发展措施,规范的金融服务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中越边贸资金结算需求。“如今分布在中越4000多公里边境上的大小边境贸易互市点逐渐告别了‘地摊银行’,资金流动开始纳入正规的银行结算渠道,”他说。 在中越边境最大的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凭祥浦寨经营了近10年的“老边贸”唐作钦告诉笔者,“地摊银行”是一个在金融教科书上找不到的名词,它是中越边贸发展的初期,人们习惯用现金交易而衍生的一种特有现象。 据中国农业银行凭祥支行国际部负责人介绍,在边境贸易还没有进入规范化的时候,“地摊银行”不但开展直接兑换现钞的“业务”,也开展代理支付、提供临时融资和交易担保“业务。” 每天都要走过北仑河大桥到越南芒街市做文具生意的奚先生今年41岁,是在中越边境人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东兴市3000多名“跨国打工族”中的一员。他说:“与‘地摊银行’打交道虽然手续比较简单、结算费用比较节省,但是落入奸商陷阱的概率也很高。如果委托他们去做代理支付业务,一旦被坑肯定是血本无归。”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不断扩大,中越贸易总额和贸易结构、贸易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边境贸易的结算方式全面告别不规范的时代是一种大趋势。”广西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博士说。 资料显示,从1996年起,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在东兴、凭祥、河口等边境城市与越南方面开展了边贸结算业务;1997年,中国政府颁布的《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暂行办法》,构建起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的初步框架;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规定,中国边贸企业与境外贸易机构进行边境贸易时,允许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毗邻国家货币或者人民币等多种方式进行计价结算。 特别让中越边贸生意人注意的是:《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要求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应按照有关规定,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开通银行直接结算渠道。边境地区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增加结售汇网点,设立外币代兑点,并加挂人民币兑毗邻国家货币的汇价。最近,中国西南各省区的银行机构纷纷与越南签定合作协议,中越边贸资金结算有望全面告别现金结算方式。2003年11月,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与越南外贸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领域不仅在边贸支付结算上,而且向科技应用、信息共享等方面扩展。2003年12月,中国银行与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老街分行签署边贸结算合作协议。2003年底,已经与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等3家银行签署边贸结算合作协议的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将实施一系列改进国际结算服务的新措施。 目前,中国银行的边贸结算网点或外汇业务点已遍布广西与越南接壤的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的5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国家二类口岸和13个边境贸易互市点。唐作钦说:“以前人们选择‘地摊银行’那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由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又周到、又快捷、又可靠,‘地摊银行’退出历史舞台顺乎自然。”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2月09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