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络文学论争(文坛争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6:2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白烨

  近年来,有关网络文学的作品评论与理论研讨,随着网络文学的方兴未艾,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但2003年以来,有关网络文学如何定性、网络文学的优长与局限及其对网络文学的已有现状如何看待,逐步形成了一些焦点性的问题,并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从而使有关网络文学的理性思考更为集中,理论研讨也更为深入。

  有关网络文学的这次争论,起始于欧阳友权发表于2月19日《中华读书报》的《网络文学:技术乎?艺术乎?》一文。该文认为,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时代的文学,技术的因素比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都要多,因而不仅容易出现“只见网络没有文学”的现象,而且还容易在文学观念上叛逃应有的审美设定,宽容乃至助长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以技术审美化替代艺术审美性,导致文学的“非艺术化”和“非审美性”。论者就网络文学的这一局限性作了3点具体分析:一是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二是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三是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文章最后指出,网络的虚拟与艺术的虚构和想象有重合的一面,这对文艺创作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新奇和玄妙,又可能使人们陷入技术工具的黑洞而不能自拔,进而迷失艺术的本性。因而,我们从人文的视野中考辨网络文学的时候,需要坚守的仍然是人文本位和审美立场,反对以技术主义替代人文动机和审美规律,更不能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以技术的艺术化替代艺术的审美性。

  此文发表后,《中华读书报》于4月23日发表了张晖的《网络文学不是游戏文学》的文章,对欧阳友权的观点提出系统的反驳。张文首先针对欧阳友权的“最早从事网络文学的多不是搞文学的”说法说道:“文学不仅仅是科班出身之人的文学,”“网络文学起初的代表人物大多是理工科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好作品。”他认为,这些年一边是当代文学作家作品的不受欢迎,一方面是网络文学的火爆。究其原因,是网络文学有互动性,作者可以方便地与网友交流;文学是“我手写我口”的真情实意、自由发挥,不是无病呻吟,或许它粗糙,不完美,但这也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张文还认为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因此它不可能脱离文学的自身规律来发展,它是在传统文学基础上发展和改变起来的,不要站在“根红苗正”的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以“不懂文艺规律”鄙薄网络文学。

  张文发表之后,何志钧与朱朝晖分别在《中华读书报》(5月21日)著文参加讨论。何志钧在题为《网络文学:无法忽略的“物质基因”》的文章中,以对张晖观点的批评来声援欧阳友权的看法。他认为,网络文学的共享性,网络结构的开放性,不可避免的打有当代世界无处不在的商品化逻辑的烙印,有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这种深刻烙印。事实上,在网络文学中,与消费文化语境相应的生存状态、文化心理、审美时尚并不少见。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到处是包装了的欲望、畅销着的自私、批量化的虚荣、自觉或不自觉的作秀。人们不难发现,网络文学的写手和受众多是城市白领或预备白领,网络文学贩卖的正是这些人的小资趣味、休闲情调。朱朝晖在《游戏冲动与文学的技术依赖》一文中,则表示了与何志钧不同而与张晖意见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他认为,从事网络文学写作的人,应该说多数人是抱着审美理想,为了圆一个“文学梦”,但确实也有个别人纯粹为了宣泄情绪进行“游戏”。不能不做分析,一概而论。网络文学中“游戏冲动”的现象并非一成不变,更不会泛滥成灾,只是改变它的时机尚不成熟。网络技术能为文学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并不意味着技术统摄了文学艺术。判定技术是否统摄文学艺术的关键在于,运用技术从事创作活动的人能否真正保持、完善艺术的灵魂———审美。朱文还就网络文学的“工具理性”问题指出,网络文学刚刚起步,出现工具理性趋向在所难免,但尚未走到完全替代价值理性的地步。相反,它在特殊的条件下,为人们深刻地拷问工具理性,反思现实社会中人生存的价值意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2月09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