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部公布"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会议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2:23 中国新闻网

  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并公布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将在会上发表讲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葛道凯、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袁驷出席本次发布会。

  [王旭明]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跟着春天的脚步一起迈入我们教育部的大门。高等教育大家一直十分重视,给予十分关注。今天新华网也进行现场直播,对此我们非常感谢。大家教育,高等教育这几年的教育质量一直被大家广为关注。

  [王旭明]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推出了若干项措施。在去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届百名名师的颁奖会,这是一系列举措当中的一项。这一系列举措当中还有一项就是评选国家精品课程。经过一年的努力,在网上进行一个月的公示以后,国家精品课程目前正式公布,就这个话题举行新闻通气会。今天非常荣幸请到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女士。首先请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女士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并借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2003年的4月,我们曾经在这里举行了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新闻通气会。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举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新闻通气会,向大家通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取得的又一项新进展——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2003年度151门国家精品课程已经产生。

  [吴启迪]比如毛入学率1998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15%。2003年这一年,又有很大的增加,2003年毛入学率接近17%。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应该讲是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教育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重要方面。同时,大家也很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吴启迪]怎么保证质量问题和提高?应该说这些年总体上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有所提高的,当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将有一些举措来解决。比如前一次评的名师奖,就表彰了对教育非常敬业、能够保持教育质量很高的教师。而这次精品课程也是围绕这样目标。应该讲对于高等教育,现在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吴启迪]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在全国是不平等的,东西部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精品课程可以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把一些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共享。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吴启迪]2001年第4号文件,这个文件是2001年8月《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实际上在2002年扩招比例最高,在这个时候,教育部及时在2001年下发了这样一个文件,就是我们关注到了教育质量问题。后面这一系列举措和我们所搞的质量工程,是在4号文件的指导下做的。从教育部来讲,教育部党组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高校党政一把手也非常重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技术等,使我们国家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有比较大的提高。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先进,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吴启迪]四是教材建设,要建设或使用精品系列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吴启迪]关于国家精品课程是如何产生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包括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会议终审、网上公示等四个步骤,最终评选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吴启迪]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经启动就得到了全国高教战线的广泛拥护和认真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本地区的高等学校参加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在先进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评选的基础上向教育部推荐优秀课程,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推荐工作,增加了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有关专家组织向教育部直接推荐的渠道作为补充,全国共推荐494门课程申报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吴启迪]最终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83所高校。“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将免费向社会公布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并在五年中负责维护和更新课程内容,保持网络畅通,教育部将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从开始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全国推荐的494门课程都是比较优秀的课程,但是,由于今年是第一次评审,名额限制在150门,所以入选的课程都是优中选优、精中选精。

  [吴启迪]在151门“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有50所“211”大学的112门课程入选,有43所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共97门课程入选,有5所其他部委所属院校的11门课程入选。有35所地方院校的43门课程入选。在151门“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本科类课程127门,高职高专类课程24门(占总数的15.9%)。其中本科类课程分布在13个一级学科的41个二级学科中,比较集中的是工学41门、理学26门、医学14门、文学12门。

  [吴启迪]在151门“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有院士参与的课程7门,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奖者主持的课程33门(占课程总数四分之一),来自“理科基地”和“工科基地”的课程有34门(占67门理工类课程的一半)。

  [吴启迪]作为教育部来讲为什么要搞这样的工作?强调一点,对于教育来讲,质量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教育的生命线。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它的扩大是必需的,但是质量是要保证的。我们把什么东西看成是质量?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指标,最后我们把社会的认可程度,包括就业市场的认同,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记者提问]背景材料里说入选课程经过一个月公示?我们拿到的名单是已经公示还是没有公示的?

  [王旭明]已经公示结束了。

  [张尧学]我们评出来的这些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全国所有的高校相同的专业类共享。所以现在的课件不是一个拿到就能用到的软件,而是老师可以拿来,把它重新组建的模块,这些模块都是放在讲课的老师自己的网站上。这个网站名跟我们的一个门户是连接起来的,门户网站是在教育部的网站下面。

  [张尧学]使用这个材料的老师,只要点击教育部的网站,就可以查到这150几门课程连接的网站。进去以后,讲这门课的老师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参考资料。这个第一是自愿,第二是免费。要让大家知道有这么好的课程,通过行政指导的手段,向各个学校发通知,要求相关的老师去访问这些精品课程的网站。

  [张尧学]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是非常积极的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探索,发现有好的东西,他会主动去进行参考。我们也想到机制问题,我们鼓励老师去访问这个网站,接受新的东西。学校拿到这些材料之后,我相信学校会制定一些好的办法,鼓励老师访问这些网站,共享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料。

  [记者提问]4号文件解决教授上讲台的问题,这次精品课程建设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有哪些特别的要求?由此引发的教育模式变化会有哪些?

  [吴启迪]高教司搞改革结合了信息化的手段。4号文件重点是让教授们上讲台,在4号文件的推动下,各个高校非常重视。这次精品课程都有一个很好的教授在领衔,让他上讲台不止上自己学校的讲台,甚至上了一个更大的讲台,用信息化的手段把这个事情更加强化,做得更好。怎么让很多学校都能用精品课程,我们还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

  [吴启迪]最近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的评估工作抓得非常紧,这也是为了质量问题,因为大家都关注质量。在评估中间,有一些地方引导你能够参考或者运用像精品课程这样的东西,有时对学校提出要求,让他们运用精品课程有一种指导的作用,比较落后的地区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好的师资,在这些地区我们会要求他们尽量多用一些。

  [张尧学]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问题,不仅仅是工具的变化,还是一种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必将在今后的高等教育中间产生巨大的影响。建设精品课程用网络、用课件的方式,使教授不仅上讲台,还要让教授讲好课,在全国范围内上讲台,成为名师。这个不仅国内在做,国际上也在做。美国著名的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划要在2010年以前建设几千门网上的课件。我们现在是走在他们前面的,构思也比他们好。

  [张尧学]因为他们上网仅仅强调课件,我们不仅仅是课件,还有实验,还有教材,还有队伍,是名师指导下的课件、实验、教材。同时也提出来今后连续5年时间内,继续把我们国家最好的教师、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做到网上。通过这种模式,会极大地改变当前高等教育老的模板,也会使教育质量得到比较大的提高。我们连续每年调查一万名学生,根据这些学生的反映,2001年以来,学生对教育工作、对老师教学态度的满意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这个调查是随机抽样的。学生认为我们高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提高,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能不能在网上看课件而不上课?在网上看课件能不能达到上课的效果?

  [葛道凯]这次评的课程跟传统上在课堂上听的课程是两个概念,网上放的课程是这门课程几乎主要的材料,包括一些教案、参考资料、教材等,但它并不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课程。精品课程出发点主要是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使这些优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使更多的学校从中受益。教育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最好是老师去讲,当然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

  [葛道凯]在这个过程中,上课的老师可以从这些课件里取得学生相适应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经验,组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课程提供给学生。当然,如果学生感兴趣,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上网去浏览这些课程,从中学到他们愿意学到的东西。

  [吴启迪]面对面的教学永远是非常重要的。您刚才讲到有些地方教师还不如看网上,这种情况也是有的,那对这个教师是一种推动,他必须改变,否则就不称职。总而言之,面对面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张尧学]信息化的建设,包括网上的课程,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从我个人来讲,这个冲击来得大一点,来得猛一点,来得不够大、不够猛,是因为我们工作做得不够。当我在读博士研究生时,计算器流行起来。过去学数学都要学手算开方计算,现在学校再也没有这样的课程进入学校。

  [张尧学]我们做了一个网上课程,从脚本来看跟书本脚本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我们要把它做成一个集成系统,把所有的练习、测验都放上去,就相当于把一个求解器放在网上。计算器是数值计算,求解器是做结构计算。在网上,你做一步就可以提交一步,然后马上有反馈,告诉你对了还是错了。

  [阎步克]多媒体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推进。中国古代史,就我个人而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肯定不会使传统的教学方法过时,但它确实带来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呈现新的面貌。我在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跟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有什么优点呢?比如及时提供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图片、地图、示意图。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节省抄题板,课堂的节奏、信息的密集程度大得多,而且效果也好得多。

  [阎步克]北大要培养研究型学生,这样要随时解说大量的论著和研究者,以前就背着一大堆书,在这个课题上有什么新的著作,在这个领域里有什么新的研究者,现在用多媒体,把这些研究者、史学家的照片打给学生看,这是传统的拿着教案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比的。尤其是对历史学习,经常要讲一些文言文,人名、官名、地名,有时候光凭着耳朵听,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如果把文字资料马上放在屏幕上,学生也可以一目了然。

  [阎步克]我的课件全部做成网页,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后复习。这样学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埋头记笔记了。把课件上网以后,他课前可以看一遍,这样上课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听讲。多媒体的技术肯定不能取代传统的讲座方法,尤其对于文史学习来说,娓娓而谈的讲授也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尤其是对本科生的基础教学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推进。

  [阎步克]此外,在网上有BBS讨论区,这也提供了非常全新的交流体制。比如我的课程开了讨论区,学生有什么问题随时提出,我和我的助教随时回答问题。这对老师就增加了非常大的工作量,但对学生来说,确实是非常好的、新颖的、新鲜的交流机会。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网络的运用,包括讨论区,对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本科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能够提供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精品课程的评审是不是也应该是动态的?比如现在评上的这些,是不是要接受定期的考核?他们是不是很有压力?

  [葛道凯]对已经评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学校和老师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第一个压力,怎么保证上网的东西在学科上、在科学上是不能出错的。老师也好,学校也好,要付出比原来多几倍的精力,把这些东西弄的很准确。第二个压力,怎么保证这个课程不断地更新。这也是在最初构思精品课程时考虑的重点。

  [葛道凯]刚才说到激励,这个激励也有另外一方面的意思,就是使评上的精品课程的内容不断得到更新,相关的资料不断得到丰富。所以评上国家精品课程的保证5年内要面向公众开放,每年部里要对相关课程的开放情况进行检查。评审产生的过程本身就说明了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以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次所有精品课程评审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会议评审也是在网上进行,我们把专家请到北京来,但是他们所看的材料全部在网上。在这个过程中,申报是494门,资格审查过的只有467门,很重要的原因是网上点不开。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这5年的质量谁来监督?会有淘汰吗?

  [王旭明]整个过程都是动态的,这中间也会有淘汰。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这些教授的课都是毕生的心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不好,肯定会影响大家的参与。这是一个荣誉,但只是一个荣誉,能不能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毕生心血拿出来做成课件,知识产权保护如果只是给一定的信息制作经费补偿是不是足以?

  [吴启迪]申请的人就表示愿意这样,这个事是自愿的。作为精品课程来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誉,但您提的这个问题,在今后会考虑的更加周到,因为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重要。

  [袁驷]就算教师愿意奉献,但得符合规律。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工作,教育部有新世纪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第一批申请时我就没申请,为什么?我就是考虑这个问题。然后我就带着学生研究,把这个东西做成只能在线学习、在线浏览,离线之后是不能用的。这是网络课程里面的科技含量。

  [张尧学]这个有一个出发点,只能使用,不能有商业目的。我们必须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做精品课程的知识产权一定是教授和学校的,不是说你一使用,拿去了就是他的。这个不是百分之百拿去就可以用的课件,只是一个资料,你还得拿去组装。信息总是在共享中间产生作用。在信息界,假如你刚开始过分强调知识产权保护,那你可能就死掉了。我们也非常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但同时要大力推进共享。而且我们强调这个东西只能是非商业性使用,一旦商业性使用,法律要进行惩罚。

  [阎步克]这个课程在申请精品课程之前,前几年我就已经上网了,对我个人来说,假如别人愿意在历史教学中借用我做的课件,我觉得我的心血没有白花。我们同事做的课程都是比较有个性化的,对于其他历史系老师来说,直接拿来教学不是特别好用。文史类的研究是比较个性化的,老师讲课也是比较个性化的,一套课件可能只适用一个老师和一个课题组。所以在这方面我没有太多的担心。至于其他同类文科的我不是特别清楚。

  [吴启迪]这个问题非常好,要引起我们的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在今天有很多新的看法。像这种事情一定是双赢,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也要考虑这些。现在学校老师是一种奉献精神,觉得是一种荣誉。作为教育部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利益,我想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信息化改革教学的过程当中确实出现很多新问题,而且对中国来讲,知识产权讨论的历史也不是很长,所以对很多问题也不是特别清楚。今天记者朋友提了非常好的意见,今后可以深入讨论一下。(据央视国际)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