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起飞时期是高危时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3:54 中国青年报

  今年空前的春运潮,1.8亿多人次的大流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各方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基本上没有出大事。可是北京密云的元宵节惨剧让人揪心般疼痛,实在对这个已经过去的春节难说“欢乐”。

  为什么国家经济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也越来越好,都跟宋祖英唱的似的《越来越好》,反倒一再出现密云惨剧这种突发性灾难事故呢?我想起一次乘飞机,和一位机长邻坐。我问他,飞机在什么情况下出事故概率最高?他说:据统计,航空事故在起飞时是最高的。因为飞机在起飞时需要的动力最大,发动机负担最重,对飞行员的飞行要求也最高。在起飞时期,无论是飞机的机械,还是飞行员的驾驶技术,有一点小毛病,都会暴露出来,而且被放大。

  我在对公共灾难性事故不断发生的情况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想起这位机长的话,似有所悟。对一个国家来说,起飞时期同样是高危时期。

  且不说社会结构变化,利益重新调整之类,单说政府官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就不是一朝一夕功夫。密云惨剧的发生,肯定主要责任在活动组织者。但咱们的地方政府官员也是普通人,也就是十年八年前,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发粮票查户口罚超生。后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地方官员忙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正儿八经学习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的课程;出国的时候也是重点放在观风景开眼界上,没有把对口学习当要务。在密云事件前,要组织者预见一个平时只有3000人的公园,忽然涌进了三四万人,可能会出现什么公共危机,那不是就像让一个连长带一个军的兵去打胜仗吗?我有一次在美国乘公务小飞机,被特许坐在驾驶舱看飞机起飞。两位驾驶员在起飞前,由年龄稍长的那位捧着巨大巨厚的一本书,口中念一句,稍年轻的那位剧帅的驾驶员复诵一句,然后扳动一个旋钮或按下一个按钮;老飞再复查一遍。如此这般大约三四十次,飞机才滑行。等飞机飞到高空米时,我才敢跟飞行员交谈。得知二位都飞行了5000至1万小时。那本巨大巨厚的书是他们的法,他们对这部法极其敬畏。后来没多久我见到新闻报道,一个不太发达也不太发展的国家的飞机失事了。原因是飞行员把儿子带在驾驶舱里,飞着高兴了,就让7岁的儿子驾驶。结果100多人和这爷俩一起丧生了。我想,大型活动人员聚集的危机预案,也应该是那位老飞行员的巨书,必须让人敬畏,丝毫不敢含糊。而这种公共危机预案,在发达国家有许多现成的,拿来改改就能用。

  还有咱们老百姓的危机意识也有问题。咱们老百姓常常疏忽经济起飞期的危机是无处不在的,比起经济匮乏时期多得多。走在街上,满街的汽车司机不久前还是骑自行车、拉排子车的,手底下没准儿。那位开着五倍超载煤车的,上个月可能还是耪地把式。上了超载的车船就是往炸药包上坐。有人堵塞了防火通道,就相当于让7岁的儿子开大伙儿坐的飞机,让大伙儿陪着他们爷儿俩玩命。如果公园里限制进入人数,老百姓也未必理解,以为是庙会的炒肝特好吃限制老百姓吃呢。凡是新商场开业大减价、大奉送,必定摩肩接踵,便宜能占一点儿,危险成倍增加。最让人吓出一身冷汗的事是我在新闻报道中居然见到,警匪枪战,围观的老百姓一大群,没事一样。有人还特明白,给别人解释:拍电视剧呢。要在欧美国家,周围的老百姓要是跑不了的,早就齐刷刷卧倒了。这样的危机随处都有,而政府预防危机的能力却有限,不会无所不能。老百姓也得随时提防危机,凡事悠着点为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