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记者专访市政协“一号提案”第一作者于怀江 再造软环境要标本兼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7:12 大连晚报
  本报记者专访市政协“一号提案”第一作者于怀江再造软环境要标本兼治本报记者 唐榕摄影李传报在全市市民和政协委员的翘首企盼中,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一号提案”终于浮出水面。令人最感兴趣的是,今年“一号提案”的作者与主题不仅公众不陌生,而且还创下了我市政协“一号提案”史上的几项第一。今年“一号提案”——《从体制与机制创新入手,再造大连发展软环境》的第一作者于怀江,曾于2000年以《关于在面临加入WTO新形势下加大力度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的建议》提案,成为市政协历史上第一个“一号提案”。四年后,于怀江委员的提案再次成为“一号提案”,他也成为我市第一个两次获得“一号提案”的政协委员。昨日下午市政协“一号提案”揭晓之际,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于怀江委员。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两个“一号提案”都以软环境为主题,听说您因此被誉为“软环境专家”。于怀江(以下简称于):这个称谓是过奖了,只能说我对软环境问题有研究兴趣。2000年提出第一个“一号提案”时,我正在开发区担任宣传部长,又是开发区管委会的新闻发言人,经常与外商打交道,对软环境问题开始进行调研和思考。2000年7月,我调入市政府研究中心,任副主任。2002年1月调入市政协任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市政协常委。工作上发生了几次变动,但我对软环境研究与关注的兴趣始终如一。我虽是“一号提案”的第一作者,但其实它是来自大家的智慧,应该说是许多委员们的一种共识。记:围绕软环境,您先后提出两个“一号提案”。这两个“一号提案”在内涵上有哪些区别?于:在开发区工作期间,我主要关注外商投资的软环境。第一个“一号提案”提出时,正逢我国加入WTO,我从实际工作中感到面对新形势,应规范我们的政策、法规以及政府的行为。因此,那个“一号提案”所关注的软环境,主要是适应加入WTO以后的形势,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今年“一号提案”中所涉及的软环境在内涵上与第一个“一号提案”有很大不同。在今年的“一号提案”中,软环境不仅包括要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还进一步提出要为国内企业和个人创业及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因此,今年“一号提案”中提到的软环境应该是个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软环境,是综合的软环境。记:从第一个“一号提案”提出至今,您感到我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发生了多大变化?您对第二个“一号提案”寄予多大希望?于:第一个“一号提案”公布后,市政府出台了20多个有关改善软环境的文件。此前的1309项政府审批事项,经市政府三次审批制度改革,迄今已削减了71.5%,现仅剩400项左右。更难能可贵的是,第一个“一号提案”提出至今,全市上下对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软环境建设年”,今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将正式实施。领导重视、有法可依,我相信今年我市的软环境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记:软环境建设能给普通市民带来好处吗?于:当然。站在全局的角度看,软环境的建设已成为城市与城市间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今城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市要争创新优势,最大的发展空间就在于软环境。只要我市有了一流的软环境,国内外企业就会云集大连。企业多了,市民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收入也将随之增长;企业多了,政府的税收随之增加,政府也就更有能力为百姓办实实在在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讲,软环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当然也应看到,软环境建设是个动态过程,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我们在软环境建设问题上要常抓不懈,标本兼治。不仅要解决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铲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土壤,即落后的体制和机制。消除权力与利益的挂钩,从制度创新入手,才能建立良好的软环境。于怀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作者:本报记者 唐榕 摄影 李传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