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才驱动科技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7:39 解放军报

  姚吉

  “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之源泉,但人才不是生来就有,它需要教育培养和催生的环境。

  人的创造力来自于大脑。以色列塞缪尔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在任意一瞬间,人的大脑就有10万到100万个化学反应发生,说明人的大脑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创造力人人有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培育人的这种能力。以往培养人才只注重专业性、实用性,往往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有关研究表明,从基础文化测试成绩来看,美国小学或中学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排名并不是很高,但是美国教育界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竞争、创新能力,所以其实际教育水平却相当高,这也正是美国为什么科技创新成果比较多的原因。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培养人才应跳出只注重经验与知识传授的框框,在积极传授人类总结的经验与知识的同时,应不断赋予经验和知识的原创色彩,强调知识的源头创新和发生过程,从培养人的观察力、想象力、果敢力入手,实现由继承性学习向探索性学习的转变,着力培养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观念、观察研究问题的意识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创造力需要激发,且与创新机制紧密相关。据报道,美国自1790年实施专利制度以来,至今已有600多万件专利,特别是在最近8年里平均每天产生300件专利。另据世界经济论坛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一直以来美国以其敢于冒险的氛围、充足的研究开发经费和雄厚的风险投资,长期保持着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国家”排行榜首位。近30年来,在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数中,美国科学家约占半数以上,而这些主要是得益于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机制。

  同时,人们所具有的崇高思想境界、良好的创新氛围、高度的爱国热情、不倦的科学追求等,同样可以唤起一个人的创造激情。16世纪初的欧洲,人们正是在一种摆脱宗教精神枷锁,关注真实世界和人类本身的科学精神追求下,诞生了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日益富裕的时代,而一个人在经济社会各种诱惑面前,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科学研究实难可贵,这就需要有献身科学事业的可贵精神,并以科技创新为乐。

  人的创造力还必须得到社会沃土的滋润才会有所作为。据有关统计,我国在颁布专利法的18年间,各种专利申请含金量较低是导致专利实施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如果能为发明人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和专家知识库的支持,那么就可极大地提高发明人的创造水平。

  为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美国早在1881年就有了像爱迪生实验室、贝尔实验室这样的世界一流发明创造群体,这些实验室集中了科研方面的精兵强将,他们优势互补,发挥脑力震荡的优势,从而能够快捷、高效地产生发明成果,并迅速积累社会财富,大大推动了科技进步。特别是爱迪生实验室,由于拥有与经济紧密相连的人际关系,而使许多发明家因没有这个能力和关系而走到一起,大家一同搞集体发明创造,结果卓有成效地开发完成了一千多项发明创造成果。

  人类生活的本质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源泉也是创造。实践证明,任何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都是一个人的创造力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的创造力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社会价值性,即创造活动总是要解决当时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社会的进步带来动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很多科学家正是带着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产生创造动机的,并在科学发展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个人的价值也在社会的进步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