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灭歧视的“民工公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9:24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屠知力
民工“公寓式”集中居住,10年前源于珠三角的“外工村”。
  总投资达3亿元的上海嘉定区马陆镇“民工公寓区”,可容纳3万名外来务工者。

  马陆镇的外来打工人员已超过6万,而本地常住人口只有5万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希望经济城”里,年内将有一片专为民工建造的公寓竣工。

  总投资达3亿元的“民工公寓区”可容纳3万名外来务工者,其中永盛公寓已基本完工,本月中旬就有首批入住。镇里的工作人员赵文明说:“永盛公寓占地面积73亩,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共有1320个房间,如果按照每个房间最多住8个人计算,那么,这处公寓将有近1万人可以入住。”

  民工“公寓式”集中居住,10年前起源于珠江三角洲的“外工村”。建立“外工村”的初衷,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吸纳了大量民工,当地没有这么多民房可以出租,少量出租屋挤住大量民工,生活环境相当差。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协调,建立了“外工村”。

  前几年,“民工公寓区”在上海出现。一次在列车上,几位到上海打工的江西农民喜滋滋地告诉我:“早些年在外打工,只能租私房或住窝棚,现在我们住的是‘公寓’。”记者跟着这群江西老俵走进那幢位于上海西南角的“公寓”,其实还只是简陋的、会堂似的大宿舍。据管理员介绍,“公寓”最早是一家县办服装厂的车间,前几年倒闭后出租。承租人把厂房分隔成每间10多平方米的“公寓”,以每月200元到400元的价格转租给民工,结果挺受欢迎。

  那栋大大小小的几十间房间的“民工公寓”里,聚居着数百名来自安徽、江西、福建的农民工。每间房的格局基本相似,两三张双层铁床占了大半个房间,剩下的地方凌乱地堆放着各种杂物。如果有台黑白电视机,就算条件较好了,当然房价也高了。

  对打工者来说,集中居住最大的好处是“没了歧视。”江西来的小孔满意地说:“住在这里不像租借私房,会被房东瞧不起。现在老乡挨着老乡,谁也不会歧视谁。”

  而现在的“民工公寓”,与以往已大不同。来自安徽宁国青龙乡的技工黄寅,住在马陆镇3年前试点建设的“民工公寓”———九洲公寓里。他说:“住在公寓很方便,附近商铺、超市、食堂、绿化带、医务站、健身场所等配套齐全。”

  新建的“永盛公寓”外观是温暖柔和的柠檬黄,仿古阳台栏杆粉刷得雪白。公寓房以6人一套集体宿舍为主,并配建有少数家庭住房,由附近公司、工厂整体包租给工人居住,房费平均每人每月70元。在管理上,政府、物业、包租企业和外来务工者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政府负责政策调控;物业公司负责后勤;警务站负责小区安全;包租企业则协管。

  据了解,截至2002年底,马陆镇的外来打工人员达到6万,超过了5万的本地常住人口。在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预计3年内外来打工人员将突破10万人。更重要的是,外来务工者的构成有了明显变化,有技术、有文化、收入较高的外来务工者逐渐成了主体。“民工公寓”整个项目也已改名为员工公寓。

  《华东新闻》 (2004年02月11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