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七):康同璧: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9:38 人民网

  一日下午,冬雨霏霏,晚上我没有回到康家。饭后,一家人围炉聊天。

  父母对我提起了章乃器。母亲告诉我,1966年8月章乃器被一群红卫兵拉到王府井,参加“集体打人”大会,由于他拒不认罪,态度恶劣,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浑身上下见不到一块好肉。红卫兵把他的家抄个精光,还当着他的面,把新夫人王者香打得死去活来,不久死去。一个蹬三轮的车夫,见他还有一口气,便将其拖上车,拉回了家。谁见了,谁都说他活不过三日。可章乃器不愧是条硬汉,靠着气功和意志,居然活了下来。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那些要员及干部,没有一个理他,同情他。倒是原来粮食部的一个司机常做些吃的,悄悄送到他家。章乃器就是这样挺了过来。

  父亲半晌不语,约莫过了十几分钟,才用一种迟缓的语调对我和母亲说:“乃器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我们一点消息也没有。他一个人怎么过?我很想见见他,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见到他。”母亲和我听了,无以为答。

  数日后,我把父亲想见章乃器的心事,告诉罗仪凤。

  罗仪凤眉头微皱,说:“这个会晤当然好啦,但事实上很难办到。”

  康同璧嫌我俩说话的声音太小,便起身坐到我跟前,说:“你们刚才说些什么?能不能再讲上一遍,给我听呢?”

  罗仪凤用粤语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康同璧听清楚后,问道:“小愚,是不是你的爸爸很想见见章乃器?”

  我点点头。坐于一侧的罗仪凤,用手指了指窗外说:“外面到处是红卫兵、造反派,街道的人(即居委会的人)都成了耳目,我们这样的人一举一动都被监视。听说俞平伯想吃点儿嫩豌豆,又怕邻居发现。老两口想了个办法,晚上蒙着被单剥豌豆,夜里把豌豆壳用手搓成碎末儿,掺和在炉灰里,第二天倒了出去。结果,还是被检查垃圾的人发现,又挨了批斗,骂这个反动学术权威还继续过着资产阶级的生活。你想,一捧豌豆壳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更何况是这么两个大活人、大右派的聚会。一旦被别人发现,真的要大祸临头了。”

  这时康同璧把脸扭向女儿,用一种近乎拷问的口气,问道:“你怕吗?”

  “我怕。我是惊弓之鸟,当然怕啦!”罗仪凤说罢,双臂交叉扶着肩膀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

  康同璧正色道:“你怕,我不怕。我就是要请两位章先生来我家见面。”

  罗仪凤怔住了。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表态。

  “你怕什么?”老人继续追问女儿。

  “怕咱们担不起搞反革命串联的罪名。”

  “小愚,你也害怕吗?”老人转而问我。

  我迟疑片刻,遂答:“我怕连累你们母女。”

  康同璧突然起身,面向我们站立,像宣布一项重大决议那样,高声地说:“下个礼拜,我以个人的名义请小愚的爸爸和章乃器先生来这里做客。”这令罗仪凤手足无措,表情显得十分尴尬。

  康同璧则为自己陡然间做出的大胆决定而兴奋,她拍着胸脯,说:“我不怕承担反革命串联的罪名,一人做事一人当!”接着,手指地板,说:“会面的地点,就在我家,就在这里!”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看着老人因情绪激动而泛红的脸颊,我无法表达内心感激、尊崇、欣喜以及歉疚的复杂感受。只是觉得自己惹了事,让康氏母女二人,一个担着风险,一个感到为难。尽管老人慷慨激昂地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但我知道真正要担待的,是她的女儿。罗仪凤不仅要担待,还要去操办,她肯吗?

  “罗姨,你看怎么办?”我用充满疑虑的眼光看着她。

  “怎么办?还不得按她的主意办。要不听她的,她能跟我拼命。”她苦笑着回答。

  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出来,老太太和女儿“拼命”是个什么样情景。我只知罗仪凤是出了名的孝女,有口皆碑。康同璧让女儿立即着手准备。比如:确定会面的日期,确定如何通知章乃器的方法,决定会面时喝什么样的茶,买什么样的佐茶点心。

  康同璧叮嘱女儿:“点心要好的。”

  罗仪凤背转身,向我做个鬼脸,偷偷地说:“她嘴馋。买来好点心,请客人吃,自己也能吃。”

  “你们两个又在说什么?”康同璧问。

  “康老,我们没说什么。”我走到她跟前,用手梳整她那稀薄的头发。

  “我知道,她又在说我。而且,还不是说我的好话。”

  我笑了,觉得老人可爱得像个孩子。

  罗仪凤也笑了,说:“她说自己耳聋,其实是假的!”

  “你们一笑,就说明我的话是对的。怎么样?”老人一副得意的神情。

  第二天,吃早餐。康同璧发现属于她专用的一份槽糕,没了。她东瞅西瞧一番后,问:“仪凤,我的槽糕呢?是不是老郭给忘了。”

  “老郭没忘。妈,咱们家不是要请小愚的爸爸和章乃器吃茶吗?你还特地吩咐要请他们吃好点心。我现在就要筹划,你的槽糕刚好吃完,暂时不忙买,你说呢?”

  老人“哦”了一下,不再吱声。过了会儿,她对我说:“小愚,为了这次会面,我很愿意不吃槽糕。”

  我一把握住她的手。我知道:自文革开始,老人的零食已经从西点、粤点降为北京槽糕。现在,北京槽糕也取消了。关于取消槽糕的事,我没有告诉父母,怕自己说得心寒,怕他们听得心酸。

  大约过了近十天的样子,一切由罗仪凤铺排停当,由我和章立凡(章乃器之少公子)联络,父亲和章乃器在康同璧家的客厅得以见面。这是他们文革中的惟一一次见面,也是他们相交一生的最后会晤。

  父亲一身老旧的中式丝绵衣裤。母亲说:“去见康老和乃器,还不换件衣服。”

  父亲答:“越旧越好,走在街头好让别人认不出我来。”

  章乃器穿的是洁白的西式衬衫、灰色毛衣和西装裤,外罩藏蓝呢子大衣。

  我说:“章伯伯,你怎么还是一副首长的样子?”

  章乃器边说边站起来,举着烟斗说:“小愚呀,这不是首长的样子,这是人的样子。”

  会晤中,作为陪客的康同璧,穿得最讲究。黑缎暗团花的旗袍,领口和袖口镶有极为漂亮的两道绦子。绦子上,绣的是花鸟蜂蝶图案。那精细绣工所描绘的蝶舞花丛,把生命的旺盛与春天的活泼都从袖口、领边流泻出来。脚上的一双绣花鞋,也是五色焕烂。我上下打量老人这身近乎是艺术品的服装,自己忽然奇怪起来:中国人为什么以美丽的绣纹所表现的动人题材,偏偏都要装饰在容易破损和撕裂的地方?这简直就和中国文人的命一模一样。康同璧还让女儿给自己的脸上化了淡妆,抹了香水。

  她的盛装出场,简直“震”了。我上前拥抱着老人,亲热地说:“康老,您今天真漂亮!是众里挑一的大美人。”

  “我不是大美人,但我要打扮。因为今天是贵客临门啦!”

  我故意说:“他们哪里是贵客,分明是右派,而且还是大右派。”

  老人摇头,道:“右派都是好人,大右派就是大好人。再说,我不管什么左派、右派,只要来到我家,就是我的客人,我都要招待。而且,你的爸爸和章乃器不是一般的客人,是贵客。”讲到这里,便开始抱怨文革,说:“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说着说着,老人二目圆睁,还真生气了。

  (连载为节选,未完,读者欲进一步了解阅读,请上书店买书。)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