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事业也要追求效益比(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2日11:30 广州日报大洋网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吸引大批读者前来阅读,图为读者在电子图书馆阅读。刘继明摄

  记者孙剑、张青梅、张翼华、李桂文、刘志华、陈海玲通讯员杨长羽、余家明、沈提安

  万众参与“广东人精神”讨论的热烈气氛还未远去,“金钟”余音仍在耳边回响……广东人建设“文化大省”的步伐在新春之际再度大步向前。这已经不是一个只以“经济”论输赢的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标识,“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经济当中,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量,建设文化大省也因此成为省委、省政府新一轮发展目标中的重中之重。

  昨天,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召开“弘扬岭南文化,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专题研讨会,来自省文艺、医卫、社科、教育等各界的委员代表们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座谈会由省政协副主席韩大建主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小丹,副省长雷于蓝到会与委员代表们一起热烈讨论。

  以最先进手段包装岭南文化

  粤剧、潮剧、粤曲、醒狮……这些典型的岭南文化曾经记载了多少广东历史,也曾经寄托了多少广东人的梦,建设“文化大省”离不开岭南文化的发展,建设“文化大省”不能不谈岭南文化。几天来,岭南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发展岭南影视政府培育市场是关键

  政协委员邓原(国家一级编剧、影视导演,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编剧、导演):

  岭南文化不只是地域文化,岭南影视文化也绝非只是机械地将粤剧、潮剧、客家山歌和广东音乐等搬上银幕或荧屏就行了。我们对岭南文化的承袭,最主要的是要承袭它的核心精神,即兼容性和创新精神,承袭和发展岭南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寻和建立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更现实地说是为了打造广东文化大省的需要,承袭和发展岭南文化离不开影视。

  广东的影视文化曾经非常辉煌,涌现出一批很有影响的岭南影视,但是如今影响已大不如前。自从去年我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方针后,岭南影视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的机遇前,希望政府能对影视市场给予更多的培育和支持,这种支持不是简单地给钱,而是给影视市场以开放、规范、保护、立法(包括定级),支持民营影视企业,打击盗版等。一句话,建造一个良性的、有生命力的市场。有了良好的市场,才能吸引投资;有了良好的市场,必能吸引人才;有资金,有人才,必能出好作品。同时,政府应尽快完成国有影视企业的改造,理顺影视文化市场机制。

  重振岭南歌坛着重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新的岭南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我们既不能抱缺守残,也不能孤芳自赏,要开放,要创新!这种开放创新不能简单地和国内比,和北方比,而要站得高,看得更远,要超越自我,超越国内,直接和世界接轨!要直接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包装和推广岭南文化的传统精髓,做到民族的、地方的和世界的文化相结合,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要使岭南文化成为世界性的先进文化,岭南文化才能真正再生!

  旁听人士吴颂今(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广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目前广东省音乐人才流失严重,岭南歌坛现状堪忧,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极为不利。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曾吸引了一大批音乐工作者前来进行音乐创作,正是在这批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广东乐坛出现了一段辉煌时期,成为全国两大流行音乐中心之一。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广东乐坛逐步走向低迷,大批优秀的词曲作家、音乐人、著名歌手纷纷离开广东,到北京或上海等地发展。早期有李海鹰、解承强等名家,后来有浮克、樊孝斌等人,最近又有兰斋、毕晓世等著名音乐人。此外,还有陈明、李春波、毛宁、甘苹、陈思思等一大批歌手。

  人才流失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音乐人无用武之地。因为广东国有唱片公司大多身陷困境,经营举步维艰,根本没有能力和资金组织创作出版原创新歌。近几年来,广东很少捧红什么歌星,也很少推出能够唱响全国的好歌,这并非广东音乐创作者没能力,而是缺乏条件和机会。希望政府尽快采取措施消除障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区别对待事业和产业文化

  人大代表张嘉极(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台盟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

  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文化大省”,指的是“大文化”。这种文化既是一种“事业”,也是一种“产业”,其成功与否,不仅要以“利润”来衡量,还要取决于其社会效益。我们在思想上要清晰地区分哪一部分是事业,哪一部分是产业。文化产业,完全按照市场来运作,政府只能指导、鼓励、支持和推动,而不能具体去实施,比如卡拉OK、网吧等;而文化事业,就要追求其社会效益,政府要不吝于投入,花大力气发展。这种投入既不能超前,当然也不应该低于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我们省的公共文化事业包括公共机构设施的建设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的建设与本省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是很相符,原因是历史上欠账太多,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发展过程中,政府不仅要投入实际的资金,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追求投入产出的效益比,争取花最少的钱办最好、最多的事。

  今年报告里建设文化大省的呼声比去年更高,对广州的文化事业发展将起到一个很好的催生作用。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广州的很多文化发展比如文艺团体的改革、少儿图书馆的建设等都将有个比较好的开局。

  用历史资源开发城市名片

  人大代表李林娜(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

  在建设“文化大省”方面,2003年广东取得了不少成绩,开展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组建工作顺利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等等,但是要想持续搞好“文化大省”建设,有关部门身上仍然肩负重担。

  首先要着重解决人才问题,实现“人才强省”。人才是第一资源,现在广东有2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但这还远远不够,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相关部门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其次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创造自己的旅游精品。比如南越王墓就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把其打造成广州乃至广东省的一张名片。

  另外还要解决投资多元化的问题。去年我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后,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投资上的倾斜,但是这还不够,单靠政府的投入,会直接影响文化事业发展的速度。因此政府面临着更重要更难的问题,就是改变单一的政府投资的局面,吸纳多方面社会资金来共同建设文化大省。

  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品牌

  人大代表何大进(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农工党广州市委会副主委):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占了相当的份量,这表明教育在建设文化大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几年广东省的教育发展很快,尤其是高等教育。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离普及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仍需要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

  但加快速度不能牺牲质量,我们也要抓“强效”工程,教育也要讲究“协调发展”,不仅是先进地区和山区、东西两翼地区教育的协调发展,也要强调学校、学科的协调发展,要建设适应经济发展的学科。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科设置跟社会脱节,结果教出来的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就业率低。

  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在全国全世界都叫得响的“名牌大学”。目前,广东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大学,我们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室等的建设也不尽如人意,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相比还差很远,这些都跟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