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浙江博物馆:免费的“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1:19 人民网-华东新闻

  新华社记者 张乐 实习生 汪林义

  免费后的浙博,人多了,导游讲解起来也更带劲儿。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农历正月初一,往日接待仅3000人的浙江省博物馆,迎来了1.45万名游客,创下浙博自1994年正式开馆以来最大客流量。面对近5倍于极限接待量的参观人流,博物馆负责人不得不向杭州市民呼吁:春节期间,请为外地游客腾个地儿!

  免费使各博物馆参观人数创下纪录

  元旦以来,位于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等几大博物馆,游客蜂拥而至。春节7天长假,更是引发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潮。继大年初一创下浙博自1994年正式开馆以来最大客流量后,随后6天,浙博又迎来了6.35万名游客,相当于去年大半年的客流量。同时,中国印学博物馆天天爆满,7天接待游客1万多人,创下历史纪录;偏僻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每天也有1000多人,是平时的10倍多……

  引发热潮的动因,是浙江省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永久性免费开放政策。有关部门宣布,将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免费开放省内的全部105家国办博物馆。

  浙江在全国最早尝试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几年前,该省各级博物馆已对现役军人、任教满30年的教师和70岁以上老人等人群实行免票制度。去年5月18日,杭州市属的全部15家博物馆率先取消门票,在全国引起反响。随着浙博、丝博、中国印学博物馆等相继加入,“博物馆免费”在浙江已成大势所趋。

  让参观博物馆成为生活方式

  冬天是博物馆的淡季,而浙博免费开放的第一星期,观众人数就达1.6万人,几乎是往年同期的5倍。

  毫无疑问,票价是阻碍公众进入博物馆的最大障碍。即使是经济发达的浙江和广东,买不起票的情况也依然存在。浙博常务副馆长陈浩说,他多次看到有的父母带着孩子在馆外徘徊,因门票价格而却步。早在1988年,浙博就尝试建立“年卡”制度,一张门票售价15元,而观众只要办一张10元的年卡,就可以全年无限次来馆参观。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彻底敲掉“门槛”,使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免费开放背后的深意耐人寻味。

  “我们希望免费制度能培育公众的博物馆情结,从而使参观、享受博物馆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徐德明说。

  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保存、展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尽管实行免费后,仅浙江省博物馆一年的门票收入就要损失六七十万元,但是,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价的。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说,博物馆是精神财富的宝库,是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最佳去处。由政府“埋单”让公众免费参观,可以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价值。浙博和丝博在全国省级和国家级博物馆中率先承诺免费开放,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为浙江省全部和部分免费开放博物馆提供借鉴并创造条件,在全国也具有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人多了,忧心参观者素质;人少的,该检讨布展水平

  博物馆免费,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浙江明确将博物馆列入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由政府全力扶持。“免费开放带来的门票收入损失,将通过省政府财政的方式予以补贴。”白纸黑字写入政府文件的这句话,打消了博物馆的后顾之忧。

  不过,免费开放才一个多月,问题也随之而来。最为直接的,是节假日博物馆的超负荷运转,以及参观者的不文明现象,对博物馆和文物展品的存放环境造成了破坏。

  “参观者中,有大声喧哗的,有乱扔烟蒂的,甚至还有小孩在珍贵的艺术品前随地小便的。”浙博社教部主任赵幼强说,尽管博物馆展厅管理人员增加了一倍,但上述现象屡禁不止。

  有人还质疑,脱离市场竞争后,博物馆会否“无为而治”?事实上,杭州市属15家博物馆宣布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大半年以来,一些博物馆仍然门庭冷落。有人这样总结目前我国博物馆的通病:展览内容陈旧,展品乏善可陈,布展生硬死板,图解说教味浓重……

  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曾在一次大会上批评道:“有的博物馆展览20年没动过,内容早就过时了,怎么会有人爱看!”她认为,这样的展览,即使免费,也引不起人的兴趣。

  为此,浙江省在免费开放前,作了充分准备。浙博将人力集中于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解说上,还精心准备了“浙江省民间收藏珍品展”、“青瓷撷英展”等一系列展览,组织专家为民间收藏爱好者开展免费“鉴宝”活动。中国印学博物馆春节期间举办了“中国圣旨珍品及科举考试史料展”,还在门口挂出“向全体来宾拜年”的大字横幅和春联、吉祥语等,体现从未有过的人情味……

  “只有让老百姓和博物馆互动,让进入博物馆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免费目的才算真正达到。”陈浩说。

  探索如何兼顾公益与经营

  浙江的博物馆免费,背靠的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大多数省市来说,财政仍无力大包大揽公益性文化事业。

  其实,免与不免,并非问题的焦点。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博物馆的公益与经营?如何使博物馆这一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联系到不久前票价高昂仍不足弥补引进成本、火爆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埃及国宝展”,浙江有人担心,由于远离竞争压力,免费后的博物馆可能失去引进精品展览的动力。

  陈浩说,博物馆将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不动摇,但同时也会兼顾免费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对于一些花巨大成本引入的精品展览,可能会酌情收取一定费用以抵销成本。

  中国印学博物馆的一次小范围尝试,就有效地兼顾了公益与经营。春节过后,印博拿出了平时在馆内无偿展出的12方珍贵馆藏———吴昌硕自用的田黄石印章,开了一个专题鉴赏会。这个主要针对爱好收藏且经济实力雄厚者的小范围鉴赏会,入场券每张售价高达800元。与会者不仅可以聆听国内一流鉴赏专家评说田黄石和吴昌硕篆刻的鉴赏技巧,近距离观赏吴昌硕的这12方印章,还可以当面就收藏和鉴赏方面的问题向专家们请教。

  印博的主管单位、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认为,博物馆展出的免费和专题鉴赏会的高价门票,体现了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的结合,既满足了大众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公平占有,又满足了少数人群的特殊需求,可谓两全其美。

  浙江省文物局负责人也表示,博物馆免费是好事,但仅有免费还远远不够。对于博物馆来说,惟有打破原有的体制和观念的障碍,免费的初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人们进入博物馆的脚步也才会更加顺畅。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编辑手记

  对所有公众永久性免费开放,做这样的承诺,不容易。在“免费”的路上,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都已起步,许多省市正在努力,而浙江省的博物馆界则走得更快、更远。

  一定会有人说:“人家经济厚实,咱可学不来……”前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国宝展”引来轰动时,笔者就听两家博物馆馆长带着点儿失落和幽怨的语气这样说过。这话,有一定道理。一家博物馆的影响力大小,与其所聚集藏品的多少直接相关,要想有所作为,也得有厚实的经济实力为支撑才行。只是,我们既不能等到国力完全强盛、富而有余之后,才来建设博物馆;一个远未形成“走进博物馆”学习的民族,更需要专深、高大的博物馆们降低“门槛”,以活泼、平易的姿态与形式,展现它公益性的本质,为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比财力更重要的,仍是主事者的观念与行动。而这,是可以学来的。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它的藏品日渐丰厚,背后,有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也有上博人广交朋友的良苦努力,和认真、周到的服务与管理;他们曾下大力气向大都会等一流博物馆学习布展与管理,一次成功的展览总会带来下一个。

  “免费”的确只是开始,培养公众兴趣的开始,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的开始。免与不免也并非问题的关键。免费风劲吹,却也不必一哄而上,一刀切。门庭冷落而不思“经营”才是一些博物馆的致命伤。吃上财政饭,绝不是为了“养懒”,而是为了更集中精力,服务观众,以社会效益为目标。

  《华东新闻》 (2004年02月13日 第三版)

  游罢西湖,在博物馆前留个影,再进去逛逛。这样的旅游,才更丰富、厚重。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