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3年度青岛市政治文明建设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3:44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一、深入推进“四型机关”、“五项工程”建设。

  二、青岛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三、“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

  四、建立并完善了市人大常委会公民旁听制度和市政府重大事项市民听证会。

  五、市民参与讨论市政府要办的实事。

  六、建立和全面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

  七、削文山、平会海,大力推进施政创新。

  八、全市政法机关开展“双访双送”。

  九、市委、市政府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和改进作风。

  十、市委、市政府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一、深入推进“四型机关”、“五项工程”建设

  2003年,全市“四型机关”和“五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以市委名义出台了优化发展软环境的意见,第二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调整幅度达50%,所有行政性审批和收费向社会公布。出台了《青岛市政府工作规则》,明确规定市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改造规划,出台重大政策、改革措施,处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事先经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研究论证,并向社会公示,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实施了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兑现奖惩。出台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完善了公务员效能投诉机制。建立了部门规范性文件事前备案审查制度和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调整入市落户条件简化办理程序的规定》。“四型机关”和“五项工程”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党政机关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刚刚结束的全市社会各界对市直单位2003年履行职责和机关作风建设情况民主评议中,在参加评议部门和单位数量增加的情况下,84个被评议的部门和单位的综合满意率为85.36%,比往年有明显提高。

  二、青岛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003年,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精神和市委“创新目标机制、创新督查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市实行的目标管理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整体创新,以市委文件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意见》,并在全市组织实施,构建起以“科学民主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刚性化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融合三大文明建设于一体,形成了推动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长效机制,对全市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推进器”的作用。这一做法被中央有关部门誉为“青岛模式”,省委书记张高丽对青岛市的做法同样予以肯定。2003年8月,青岛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做法作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典型提交中国青岛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获得了来自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政府管理专家的一致肯定。人事部研究院也已经将青岛作为全国绩效评估的两个正面典型案例之一进行了专题研究。《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分别报道了青岛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探索与做法。一些兄弟省市的相关部门也先后到我市学习考察,并普遍认为青岛市的做法体现了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已经走在全国城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领域的前列。

  三、“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

  2003年7月,市委办公厅等七部门共同发起组织了“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动员组织全市党政机关深入基层“问情于民、问意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邀请广大市民围绕加快青岛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活动共分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市民献计策;二是市委书记与市民网上对话;三是举办市民议事厅。

  1、“问情于民、问意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报纸、网络、电视、电台等各新闻媒体纷纷开辟专栏,近十万市民踊跃参加。一个月的时间,共收到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10125件,涉及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教育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近百条市民提出的工作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活动在全市掀起了一股热爱青岛、关心青岛发展的热潮,密切了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城市凝聚力。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和海外媒体均作专题报道。

  2、市委书记网上与市民进行对话交流

  7月9日晚,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和市民关心的话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世成做客青岛新闻网,与广大市民和海内外的网友进行对话交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先后有5万人登录网站,上帖1700多条,杜书记回答了20多位市民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关于青岛如何加快发展、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也有建立高效、廉洁、服务、创新政府的;既有关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也有关于足球、上网等市民关心的话题。市委书记在网上与市民对话交流,加强了党委政府与社会和市民的多元互动,也进一步确立了新一届市委“亲民、爱民、利民”的施政新形象。

  3、举办市民议事厅

  7月29日,“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组委会与青岛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首届“市民议事厅”,重点围绕缩小城市南北差距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议题,倾听广大市民的意见与建议。被邀请参加议事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畅所欲言,并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秘书长和建委、规划、文化等部门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市民议事厅”作为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成为党和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载体和纽带。

  四、建立并完善了市人大常委会公民旁听制度和市政府重大事项市民听证会

  公民旁听市人大常委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加强对人大工作的监督,旁听制度实施以来,广大市民热情参与,踊跃报名。“旁听”制度的实施,不仅拉近了普通市民与人大权力机关的距离,提高了人大议事的质量,也进一步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旁听制度实施后,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人大常委会到我市考察学习。

  2003年12月,《青岛市社会公共事务决策听证会暂行规定》面向社会公布,规定凡是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重大调整、需要决策的重大项目等都要提前向社会公告,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举行公开听证,并将听证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公共事务重要决策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市畅通市民参与政府行政决策的渠道,不断增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先后举行了中小学学费调整、公交车和出租车票价调整、城市供水价格调整等听证会19次,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后再作决策,保证了党委政府决定重大事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尊重群众的意愿。

  五、市民参与讨论市政府要办的实事

  2003年9月,市政府面向广大市民征集市政府2004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需要办哪些实事的方案。一个多月的时间,共收到各界群众来信及电子邮件328件,提出意见建议一千余条。13个市民普遍关注的建议专题呈报给夏耕市长,其中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拆迁补偿、抓紧后海沿线旧城改造、加紧改造市内四区的村庄、推进老市区集中供暖建设等建议已列入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议题。政府办哪些实事由过去政府议定改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愿望,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不仅增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增进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理解,使政府的决策更科学、更民主。

  六、建立和全面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

  2003年8月,我市开始全面实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设立新闻发言人,规范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按月、按季或按年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定期与新闻界和广大市民保持交流和沟通,及时准确地宣传重大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宣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及重要事件处理情况等,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党和政府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广大市民了解政府、理解政府进而信赖政府、配合政府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

  七、削文山、平会海,大力推进施政创新

  为使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市委提出改进会议组织方式、提高会议质量,精简文件、提高文效。规定今后每季度召开一次市委工作会议,一般不再以市委或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各种专项会议;市一级召开的会议时间一般为1小时30分钟,最长不超过2个小时,会议发言限时,领导同志讲话一般不超过1小时;会议设迟到席等。新办法实施半年,市委各类会议同比减少22%。精简文件、提高文效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总量,将“青发”、“青办发”、“青厅发”三类文件减10%;提高质量,“青发”、“青办发”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其它文件不超过2000字;实行“七不发文”和发文配额管理。实行以来,各类文件同比减少11.5%。对我市改变文风、会风的做法,中央媒体作了突出报道,省委书记张高丽给予高度评价。

  八、全市政法机关开展“双访双送”

  从2003年6月开始,全市政法机关集中开展了以优化法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访万家企业、访万户群众,送法律、送平安”(简称双访双送)活动,收到明显效果。两个多月的时间,共召开各类座谈会1641个,走访企业2万多家、群众10万多户;收集意见建议5200条,印发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函10万余份,受理举报2100多件,接访1670多人次,接信1910多封;清理了一批积案、解决了一批涉法问题。全市政法机关创新执法理念,改变执法模式,分别出台了优化法治环境,鼓励干事创业的规定,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在确保从稳从准打击犯罪的同时,简化办事程序,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大局,执法为民,有力地促进了政法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政治纪律作风明显改善,全市法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九、市委、市政府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和改进作风

  为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2003年新一届市委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和《第九届市委常委有关制度》等多项制度。各项制度规范性、程序性、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严于律己的要求。按照十六大要求建立了“报告工作和述职述廉制度”,年内市委常委会两次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年底市委书记杜世成、市长夏耕向全委会述职述廉,并接受委员质询和民主测评。规定除全市性重大活动外,市委常委一般不参加各类奠基、剪彩、展览、展销、颁奖、校庆厂庆、开工典礼等礼仪活动和各区市、各部门举办的各种节、会活动;规定每人每年下基层调研不少于两个月,每人分别联系一个区或市,一个大企业、一所高校和一个困难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文章,每人每年至少向市委报送1篇调研报告。

  十、市委、市政府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2003年,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市委、市政府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多次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交流或专题研究等形式,就做好青岛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决策咨询活动。6月,市委召开“关于后非典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专家咨询会,邀请我市部分专家学者,认真分析了非典对我市各项建设产生的深刻影响,对后非典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市委决定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具体工作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又邀请我市四位经济界专家座谈,重点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青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等听取他们对明年经济工作思路的意见和建议。我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和杜绝决策失误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践基础。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