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8:01 千华网-鞍山日报

  ———访市委党校副教授闫威

  市委、市政府针对鞍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形势作出实施重大专项推进的决策,而营造鞍钢经济圈位居七项重大专项推进之首,这对于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日前,记者与市委党校副教授、地方经济教研室副主任闫威围绕营造鞍钢经济圈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请您谈谈营造鞍钢经济圈的理论基础。

  闫威:营造鞍钢经济圈是有理论支持的:其一,营造鞍钢经济圈顺应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趋势。经济圈是资源短缺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成功模式,它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中国人均国土条件非常像日本,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走都市经济圈道路。实施经济圈战略,可以在有限面积上容纳更多城市人口,减少城市、区域之间的交流从而少占地,做到既完成了工业化,又保护了耕地进而能够满足我国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通过营造鞍钢经济圈,实现鞍钢与地方资源共享,从而节省土地等资源,就是适应我国工业化模式的大趋势。

  其二,营造鞍钢经济圈反映了市场经济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当代的产业特征是一定区域的产业集群化。产业集群化能给群体内的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刺激创新等竞争优势,同时也给地方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哈佛著名学者波特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如美国的信息产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州的葡萄酿造业等都依赖于产业集群获得发展。广东的“四小龙”———南海、顺德、中山、东莞都是典型的集群经济,这些集群之间已按照产业价值链进行分工,可以说产业集群是南粤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营造鞍钢经济圈就是发挥鞍钢大型企业集团的辐射作用,拉长鞍钢产品的产业链,在鞍山形成钢铁产业集群,从而增强鞍山经济的竞争力。

  其三,营造鞍钢经济圈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鞍钢与地方新一轮合作的客观要求。鞍山因钢而立,鞍钢在鞍山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鞍山市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利税的50%都是由鞍钢提供的;鞍钢的发展空间、软硬环境、公共服务、文化教育方面又依赖鞍山地方。鞍钢与鞍山同处一个经济板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鞍钢与地方的联合协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重新整合鞍山与地方的合作,新一轮合作的最佳选择就是营造鞍钢经济圈。

  记者:支持鞍钢做大做强钢铁主业,需要给予哪些政策支持?

  闫威:目前中国的钢铁行业号称“八百诸侯”,企业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世界上先进的千万吨级钢厂,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其员工就不足万人,鞍钢虽然2003年实现了钢铁产量双突破1000万吨,但是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工人多,企业办社会负担较重等。地方政府支持鞍钢做大做强,就是要打造“政策洼地”,在资产变现、权属变更、土地征用、人员安置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虽然近期会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但从长远看,鞍钢做强做大给鞍山带来的经济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西区500万吨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98亿元,利税3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同时因为鞍钢效益提高,职工收入增加,从而刺激地方消费,使地方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记者: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弊端,如何支持鞍钢剥离而应由政府或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产品?

  闫威:企业办社会增加了产品成本,严重影响产品的竞争力。近年来,鞍钢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了发展步伐,但与全国同行业及世界同行业相比仍然步履蹒跚,其中重要原因是鞍钢背负的社会包袱没有卸掉,目前医疗机构、医院、高校仍然没有划转给地方。地方政府应把这项工作提到日程上,列出时间表,尽快承接。

  记者:各县(市)区怎样吸引鞍钢的高附加值、高技术项目落户地方?

  闫威:地方吸引“双高”项目落户,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通过项目合资合作方式,以鞍钢产品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鞍钢能够生产700多个品种、2500多个规格的钢材产品,这为地方工业以鞍钢产品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近两年来,在鞍钢与鞍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功地运作了鞍钢铸管厂异地改造,“东北风”彩涂板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仅仅是良好的开端。吸引“双高”项目落户地方的方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记者:营造鞍钢经济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要进一步完善鞍钢与地方的经济合作机制。

  闫威:是的,这个问题很重要。鞍钢经济圈的形成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的,但又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运作。因此,要完善鞍钢与地方的经济合作机制,一是要加强地方与鞍钢的信息沟通,地方与鞍钢的日常办事机构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情况反馈;二是鞍钢与地方主要领导加强联系,对地企合作重大事宜进行协商和决策。(记者杨克满)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