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国产电影算笔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10:38 中国新闻网

  自打电影《英雄》在国内的电影市场创造出票房奇迹后,众多电影工作者的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这不,2003年我国的电影产量创纪录地达到140余部,产量之大非常鼓舞人心,这么多电影的面世总得有人看吧?肯定不全是“内部电影”、只准让少数人“观摩”。那么,有多少人、看了多少场次呢?归根结底这还得看票房。

  票房的情形是这样的:去年全国的票房统计是8个亿(人民币),其中6.4亿元被海外引进发行的进口大片(以好莱坞大片为主)所瓜分,电影《手机》又拿走了5000多万,剩余的1亿多元应该就是这140余部电影的票房总额了(包括炒的山呼海啸的那部《天地英雄》)。若按平均值推算,分摊到每部电影的票房应该不足75万元。75万元对于全国现有的35条电影院线是个什么概念?是电影发行方刚够支付给洗印厂电影放映所需拷贝的费用。除去电影本身的宣传发行费用,大多国产片的票房为零、或负数———这就是不争的事实(《手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诚然,实际操作中不排除,有些新影片根本就没有进入发行渠道(如《我心飞翔》),也有一些旧影片“新近面世”(如《大鸿米店》)。

  与票房对应的是投拍一部电影的成本。那么,投资一部最低成本的国产电影,再少也不会低于100万元,按生产成本粗略分类,300万元以下的应都属小成本制作,300~1000万元之内的应为中成本作品,逾1000万元乃至上不封顶的投入都应属于大制作。我们这140余部电影,中、小成本的片子约占总数的九成,其中小成本占1成左右,成本的增加往往与演员和导演的知名度成正比。在这里,与票房密切相关的就是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也就是说,腕儿有多大价就有多高,这就是无可厚非的“明星制”。国际上的电影明星主要是靠电影作品蜚声影坛的,而我们的“大腕儿”明星大多是依仗电视剧在荧屏蹿红再拍电影的(赵薇就是明显的例子,别人就不多列举了)。细想一下,这其中的区别还是挺大的,电视剧的销售对象是广告商、是趋利的商家,而为电影买单的却是百姓个人,媒体一直倡导的“理性消费”在这里起到了微妙却是决定性的作用,在电视里既然能常常见,也就没必要花钱再到影院去受“接见”了,投资方期盼的明星“票房号召力”就这样被市场悄然化解。就像很多房地产项目,以“贵族般的享受、无限的升值潜力”为诱饵,明码高价隆重开盘,一经销售便“死翘翘”没了下文,陷入了有价无市的恶性循环。同理,有价无市的大腕儿占据着居高不下的电影成本主导地位,这正常吗?换个说法,值不值?

  再说,盗版DVD、VCD的百害之一利,就是让观者大开眼界,与其到电影院受第X代导演邯郸学步般的“艺术启迪”,不如在家看片自己分析。反正也大都是从这里抄的。

  不错,《英雄》的确创造了票房奇迹,使中国电影人倍感伟岸,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但透过其强大的外资背景我们看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市场运营的模式在中国本土化成功实践的一个案例。我们的院线百分之八十以上业务都是进口大片,若说是好莱坞的收银机,有人也许不乐意,可这并无多少夸张的成分。

  据报载:“产业化使封闭了50年的中国电影终于初步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市场格局。”这真是一桩好事。电影学院和中戏不久前的招生,险些让应试者挤爆校园,这都是好事。我们的“明星制”已与国际影坛顺利接轨,尤其是片酬,只要你算一“腕儿”,百万人民币已不新鲜,索要近百万美金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这么漫天要价,也不必对票房负责、对投资方歉疚,中国的电影明星真省心!在这点儿上,和国足球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国宝”。

  在我国,球迷和影迷都属“伤心一族”,工体看球时,“京骂”之声不绝于耳,这委实不雅,可也确实解气。中国影迷要不是有机会在家里看盗版碟,恐怕早就上街骂人啦。

  来源:青年时讯 作者:剑声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