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还活着的诗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4日05:37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下的诗句,也许因收入语文课本的缘故,而成了新中国几代读者的文学常识和经典记忆。其实,这首短诗也诉说了激情时代对高尚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是对鲁迅的人格理解,更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生解读。现在,臧克家以他的99岁的高龄与这个世界告别了,套用他的这首“有的人”,他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活着的是不倦的诗魂。

  像是一部多幕历史剧渐行渐远与读者告别,在大多数的主角都已经谢幕之后,硕果仅存的一批“世纪老人”走上了前台,或引起关注,或引起感叹,可以说是告别,也可以说是重新唤起读者的记忆,先是柯灵、施蛰存,接着是周而复和马烽,现在又是臧克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同时代人”亦是寥若晨星,躺在病房里刚度过百年华诞的巴金更显得“孤独”了。

  臧克家的“告别”引起我的更多的是记忆,与柯灵、施蛰存两位文化老人不同,他们的晚年随笔和札记,仍陪伴着我的夜晚的闲读;同样是引发记忆,周而复和马烽的“记忆”单纯而清晰,就像在“书房一角”珍存的两张老照片,《上海的早晨》和《我的第一个上级》,这两个题目与他们的人生和创作几乎能“吻合”起来。而臧克家要“复杂”得多,他早年的一些短章仍深刻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而后来“诗少散文多”的臧克家却和我的阅读几乎无关,除了他晚年主编的一部《毛泽东诗词鉴赏》。

  臧克家上世纪80年代初来青岛时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已经写了50多本书,他有信心活到100岁,要写出100本书。臧克家是否写出了100本书我不知道,但他说要活100岁(按照中国的传统算法)倒是实现了“诺言”。诗人的生命力是旺盛的,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臧克家是幸运的,他见证了中国新诗的百年风云。

  晚年的臧克家回忆说,“我清楚青岛灾难的历史,青岛最了解我当年的苦楚心情。”青岛让臧克家收获了诗人的梦想,当年他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30—1934年)的求学生活因有了闻一多这样的导师而给他的青春和创作增添了闪光的亮点。他的诗深受闻一多的《死水》的影响,用臧克家自己的话说,没有《死水》,也就不会有《烙印》,它们不但在内容上、艺术上有一脉相承之处,在感情上也有千丝万缕的牵连。正是闻一多和王统照两位先生的解囊相助,臧克家在1933年才能自费印行了《烙印》。

  臧克家的诗朴素严谨,讲究韵律,刻意求工,可谓“戴着镣铐跳舞”,譬如《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在朴实凝练的语言里生动刻画出那个时代底层生活的悲哀。这首《老马》和《有的人》,可以说代表了诗人一生的诗歌创作。

  诗人说: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现在,诗人也随着他所纪念的“有的人”归了道山,臧克家的名字是否还需要刻入石头?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