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古代科技画廊(中华瑰宝)(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4日08:0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王进玉 敦煌壁画至少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科技内容。80多幅“农作图”反映了北朝至元代近千年的农业生产情况,描绘了农业生产从种到收的10多种生产活动,20多种生产工具。如盛唐445窟的曲辕犁;五代454窟的播种三脚耧等。100多个洞窟中都有练功与运动、卫生保健、诊疗疾病等十分丰富、珍贵的古代医学活动,其中唐代壁画中的揩齿、刷牙图是我国最古的口腔卫生方面的绘画。壁画中还有不少日天、月天与诸星等天文图像,特别是莫高窟61窟、肃北5个庙石窟第一窟中的“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是天文学方面的珍贵资料,榆林窟第三十五窟“炽盛光佛”中的天象图在国内外同类题材中是一种独创。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何丙郁教授和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最早把榆林窟西夏第三窟“千手观音经变”中的酿酒装置,考证为烧酒蒸馏器,李约瑟博士对这幅画中冶炼炉上鼓风用的木风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日本脚踏木风箱的先导。历代壁画中绘出千姿百态的金,银、铜、铁、琉璃、玻璃、水晶、陶瓷等器皿,不仅反映了古代化学工艺的水平,而且反映了中西科技交流的实况;敦煌石窟堪称我国中古时期的颜料标本宝库,其中保存着千余年间11个朝代的大量颜料标本。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矿物应用,颜料化学及其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根据国内外对敦煌石窟艺术所用颜料的分析可知,敦煌石窟艺术中所用的颜料就有3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天然矿物,少部分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一些颜料在绘画中是很早使用的,并且为史料所不载。例如青金石、密陀僧、绛矾(经过冶炼的铁红)、云母粉、金粉、雌黄、雄黄、石膏等,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巨大成就北魏至元代壁画中不同形制的提系杆秤和天平是考察衡量器的极好材料。壁画中数以万计的建筑画面是一部从北朝到西夏800年间的形象建筑史。画面中的纺车、织机和历代壁画中的丝绸、棉、麻、毛织品图案,不仅显示出了古代纺织技艺的高超,也反映了“丝绸之路”丝绸贸易的繁荣。壁画中各种用途的车和造型多样的船,说明了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交通运输工具的盛况,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制造车船的先进技术。壁画中大量军事装备方面的资料,古代兵器就有数十种。李约瑟博士在巴黎吉美博物馆藏的敦煌绢画“降魔变”中发现的“火枪”,为探寻古代管形射击火器的发明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新线索。 以上足以说明:敦煌壁画(以及敦煌绢画等)的科技内容丰富、价值珍贵,因此,敦煌科技画是科技史研究的极好资料,这也是敦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榆林窟第三窟一幅图的左上侧,绘有冶铁手的画面,地面上放着一个古老的立柜式(这当是中国风箱最早样式之一)风箱,其中一人右手往炉里加燃料,左手用力在拉风箱,风箱的前面有两个人抡动大锤在用力敲打。文献记载西夏冶炼业规模不小,水平较高,西夏出产的铁制胄和刀剑在当时颇享盛誉。 莫高窟第二十三窟北壁西侧绘《药草喻品》中的雨中耕作图。整个画面紧张而又充满生活气息: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农妇送茶饭于田间地头,几名孩童在雨中嬉戏……非常亲切感人,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调。 莫高窟第六十一窟最有代表性的壁画是西壁的巨幅五台山图,这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图,也是最大的全景式历史地图。此图长13米,高3.6米,画中详细描绘了东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圆500里的山川地形及社会风情。图中所绘城郭、寺庙、楼台、亭阁、佛塔、草庐、桥梁等各类建筑170多处,是十分珍贵的古代建筑史料。 莫高窟第二○二窟南壁的《弥勒经变》,是依据《弥勒下生经》绘制的。壁画中画了庄稼一种七收,树上生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等内容;古代画师们用他们熟悉的生活画面充实了理想中的佛国天堂。壁画中饮水的牛,一捆捆待运的小麦,正在收割和扬场的农夫,停放在一旁的大轮牛车等场面,仿佛是一个农家田园的景色。这些充满了生活情趣的场景,既表现了佛国净土的升平,又表现了人间宁静、安乐的田园风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2月14日 第八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