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权威机关”的这个“满意度”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00:26 人民网 |
网友:邵道生 广大人民对反腐败的“满意”或是“不满意”历来是社会的一个关注点。日前“权威机关”发表的自1996年以来连续8年进行抽样调查表明,人们对过去一年反腐倡廉的“满意度”是51.92%,是8年来第一次超过50%的“满意度”,当然,也是一个“可喜的满意度”。 那么,怎样理解这个“可喜的满意度”? 首先,必须承认,这个“满意度”是真的,“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应该是“权威”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连续8年的抽样调查问卷是同样的问卷,调查对象还是原来调查的人群,调查的方法(抽样)还是原来的调查方法,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个调查结果呢?而且,调查“满意度”的数据是51.92%,而不是属于大多数满意的80%,不是属于绝大多数满意的95%,更不是属于全都满意的100%,这又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所以,一部分网友对“权威机构”这一调查的“网上反映”认为“有多大可信度?有无自夸嫌疑?”、“问卷调查的受众都是什么人?这种小儿科的玩应儿,也敢拿到网上来抖?”、“调查问卷发给谁去了???做秀而已!!!”等等“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甚至还有点情绪化了,显然,这部分网友对反腐倡廉的评价属于“48.08%”的范畴,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否定其他人的“51.92%”的存在。这就叫“意气用事”,叫“不客观”。 其次,应该说,8年来群众对反腐倡廉成效总体评价持续升高,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十六大之后,反腐倡廉的歩伐不是小了,而是大了;不是慢了,而是快了;不是轻了,而是重了;贪官们被送上审判台的数量,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被送上审判台的腐败官员的“官帽”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整个社会惩治腐败的力度不是轻了,而是重了。总之,在反腐败这种态势下,人们对反腐败的“满意度”的提高实属“正常”现象。那么,在这一“满意度”的提高究竟反映了什么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执政者反腐败态势的一种认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社会反腐败向良性方向发展趋势的一种认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社会反腐败开始取得成效的一种认可,反映了广大人民自己对执政者将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放到突出位置的认可,所以,对老百姓中“满意度”提高的这一社会现象,应该是叫好的,应该是庆贺的,应该是将其看作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其三,还必须看到的是,从在整个8年“满意度”的逐渐提高(32。8%、39。96%、37.7%、38.4%、42.03%、42.43%和48.18%和51.92%)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满意度”有以下二个特点:第一,它不是直线型式的提高,而是缓慢地、一点一点地提高;第二,即便是2003年的“满意度”也仅仅是51.92%,而“不满意度”为“48.08%”,还是相当的高。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以下四点:一是反腐败的形势的確是非常严峻啊!执政党在反腐败化了那么大的劲,然而“满意度”的提高仍然是比较地缓慢,仍然不是理想式的提高,腐败这塊“骨头”的确是很难啃的;二是必须看到这个“满意度”中的“不满意度”,“满意度”的提高仍然是有很大的空间,刚过半数的“满意度”决不是我们的目标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为这个“满意度”而兴高采烈,而自豪,而骄傲,更应该看到的是它的不足,是它的再接再厉,要为今年更高的“满意度”的提高而努力,而奋斗;三是要继续提高人民的“满意度”还得继续在解决群众的身边的小腐败做起,从教育乱收费、医生收“红包”等做起,越大的干部越感觉不到,然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地感受到了,2003年开了一个好头,2004年还得继续努力;四是,如果说过去一年“满意度”的提高是建立在十六大之后新领导的“求真务实”的基础之上的,那么要使今年“满意度”较大幅度的提高,惟一方法、惟一的途径就是全面地、不折不扣地落实中纪委第三次全会公报,今年应该是“行动年”,应该是将中纪委第三次全会公报精神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行动中的一年,应该是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反腐败的一年。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