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影为何离农民越来越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10:37 广州日报大洋网

  记者 卜松竹

  1996年,放映员黄树辉离开电影院,自己买了一台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成了从化市第一个个体放映队的老板。几年过去,设备已经“鸟枪换炮”,但他揽活却越来越难。从去年到现在,他一共只放了几场电影。

  原因一:村里可直接支配资金减少

  黄树辉说,刚开始干的时候,一年中除了下雨天之外,几乎天天都在村子里放电影。除了自己找的活,电影公司送戏下乡的时候也要去帮手,忙都忙不过来。不过这样的好光景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从1998年、1999年开始,黄树辉就感到不好做了。他说,最初多数是村集体出钱,但是这些年集体可直接支配的钱少了,请他去的也就少了。

  原因二:成本高放一场赚不到百元

  另一方面,放电影的成本却越来越高。1966年,租一部8.75毫米的电影拷贝最低只要5角,16毫米的也不过5元,但现在一部16毫米的拷贝要70~80元,35毫米的更是超过100元。加上人工、机器损耗等等费用,放一场成本要三四百元。这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过去遇到红白喜事时放电影的习惯也在逐渐消失。现在只有年底在外面的老板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才请他去放几场电影,放一场连100元都赚不到。其他一些个体放映队几乎都转了行。

  黄树辉的困境是农村电影放映队的一个缩影。虽然农民对于看电影的要求很强烈,但现实却是电影离农民越来越远。黄树辉去年在吕田的山区放一场电影,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听说后竟然问他电影能不能吃。

  从化市电影公司的胡燕辉经理告诉记者,农村电影市场其实相当大,这些年组织的电影下乡活动,往往一场都有几百人,放映场坐得满满当当。农民们喜欢看的电影,集中在喜剧、武打、战争等几类,教授农业技术的科教片也非常受欢迎。另外,由于现在农村“留守”的多数是中老年人,不少能勾起怀旧情绪的老片子农民也喜欢看。

  原因三:片源少旧片子反复放

  广州市文化局社文处处长徐彬告诉记者,目前广州农村电影放映队总共约有七八十个,但是大部分都无法正常地开展电影放映活动,而资金是最大的难题。

  对于已在农村普及的电视和影碟机,放映队坦承会对电影放映造成一些影响,但并不是太大。毕竟,电影的效果远非电视或者影碟机可比,而且不但能看节目,还能看热闹。让他们苦恼的是,现在手中的放映设备有些落后,节目少、拷贝缺、速度慢、周期长的现象也相当普遍。目前广州农村电影放映队大多用的还是16毫米的放映机,虽然效果并不差,但16毫米的电影拷贝已经不生产了,片源受到了很大限制。放映队不得不重复放映老片子,流失了不少观众。

  前景:电影队也能做“流动广告”

  几年前,国家计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开始推行“2131”工程,目标是在21世纪,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电影“三个一”,即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现在广州市正在以从化市为试点推进这项工程。

  徐彬说,所有农村电影放映全部由政府买单显然不可能,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放映队应主动出击开拓市场。其实,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电影放映队作为“流动广告”,已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以广州刚启动不久的电影下乡月来讲,就有一家著名企业提出合作意向,条件是放映前播放广告,同时在场内发放宣传单。

  业内人士指出,在放映市场准入方面,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放映队可组织科教片专场、红白喜事专场、重大节日活动专场等。同时,要逐步从免费观看转变为有偿服务。(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