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渴望深度交流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13:16 海峡网-厦门晚报 |
记者 林小红 实习生 傅文辉 昨天下午3时,人大代表与网民开始了对话。5位人大代表虽然各个都是法律专家,但还是“严阵以待”,希望能与网民深度对话。然而,出乎代表们的意料,每个网民仅仅与人大代表过了一招,就偃旗息鼓了。 有代表性的问题不多 人大代表、厦大法学系教授曾华群说,他希望网民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引发更多人参与讨论。但这样的问题不多。有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昨天讨论的主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大多数网民并未扣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司法公正的问题,甚至投诉或咨询了一些公、检、法部门的腐败问题。口气似乎非常尖锐,连讽刺带挖苦带投诉。但郑业鹭代表说,口气尖锐不代表问题尖锐。公、检、法确实有一定的腐败现象,这在全国都存在,中纪委调查,公、检、法的腐败是五大腐败现象之一。但也应看到,主流是好的。网民提出的许多问题,人大代表在各种场合都听到过,作为人大代表,他们自己也提出过。 网民频频“掉线” 有位网民提问“乡镇长何时实现直选?”这是一个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算是一个热点问题。人大代表、市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处处长薛虹回答说,乡镇是国家基层政府机构,在基层实现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肯定会实现的。薛虹意犹未尽,打算再继续探讨下去时,网民就不露面了。 另外有一个问题,网民说,见到一个法官把未经庭审质证过的证据私自带入法院卷宗内,应负什么责任,怎么处理?薛虹回答: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显然违反采证程序,只有在开庭时质证过的证据法官才能认定。但法官负什么责任,就难一概而论了,要从结果、危害性来看,看此证据是无关紧要还是事关重大。原因可能是“渎职”,也可能是工作粗心,也可能是业务不精。说到这里时,网民又消失了。 由于网民发来的帖子往往是只言片语,有局限性,所以问题不好回答,更无法深入讨论。 希望话题经过策划 对于这样过招不深的网上交流,也有网民提出了他们的担忧:是否会流于形式?对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人大代表。薛虹代表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可能会有不足之处。网民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作为人大代表,渴望与网民深度交流。交流需要策划。就像央视的一些对话栏目,可以事先针对网民搞一些调查,把不同的问题分门别类,找出热点难点问题,找出参与度高的话题,从制度、法律、道德等等层面,把问题探讨透。这种交流的反响才会大,才会更吸引人。否则,问题太分散,不集中,时间有限,双方都浅尝辄止,不过瘾。 (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