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武警飞赴伊拉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08:45 星辰在线-东方新报
  中国首次派“保镖”保卫驻外使馆馆舍和外交官 身怀绝技的警卫人员全部来自武警反恐特战队

  6名武警近日从约旦出发护送我外交官前往巴格达 在馆舍或临时驻地执勤时身穿中国武警部队制服
  在巴格达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护送中国驻伊外交官的警卫人员任重道远。新报资料图片

  中国第一次派警卫人员到国外,保卫本国使馆馆舍和外交人员安全。6名警卫人员全部来自武警部队,他们装备精良,个个都有拿手绝活。

  2月5日,新华社特派伊拉克记者报道,中国将派遣6名武警,于近日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护送中国驻伊外交官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2月6日,新华社播发的《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将于近日返伊》一稿中说:“鉴于伊拉克目前形势,并参照国际上许多国家驻外使馆派驻有安全警卫人员的通行做法,复馆小组将包含6名警卫人员。”

  这是我国第一次派警卫人员到国外,保卫本国使馆馆舍和外交人员安全。

  6名神秘的警卫人员,格外引人注目。6名警卫人员全部来自武警反恐特战队,有的精通射击,有的精通擒拿格斗,有的精通防化、防爆等技能。在他们到达伊拉克前,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

  随时作好牺牲准备

  本次赴伊拉克执行安全警卫任务的负责人,是一位武警中校警官。他1983年入伍,曾于1984年和1999年两次参加国庆阅兵,历任中队长、训练股长、副参谋长和副支队长等职。

  1997年,武警部队组建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时,他参与组建和试训。上级在审查意见中,对他的评价是“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身边战友对他的普遍看法也是“一个具有机敏头脑、清晰思路的优秀军事指挥员”。采访他时,给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镇定与谦和。

  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中级警官,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在党和军队的培养下,我从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共和国警官,我非常知足。”这位警官在北京有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在家里,女儿最支持我的工作”。提到这次任务,他说:“军人嘛,本来就要随时作好执行任务甚至流血牺牲的准备!”

  接受记者采访的另一位警官,是一位身高1.8米的小伙子。厚重的冬装,遮不住他健壮的身体。这位从武警特警学院特战指挥专业毕业的小伙子,举手投足间都显出一股灵气,一双大大的眼睛有神而明澈。尽管他只是中尉警官,却已有10年兵龄,历任特战队员、特战排长和特勤中队的副中队长,精通侦察和射击。

  除这两位警官外,另外4人全部是久经沙场的战士。他们是同一个特战排里的特战队员,他们都参加过实战演习,圆满完成过多次任务,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和专长,有的精通射击,有的精通擒拿格斗,有的精通防化、防爆等技能。说到去伊拉克执行这次安全警卫任务,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身穿武警制服执勤

  官兵们经过专门培训,设计了多种复杂情况下的处置预案,执行任务将全副武装,确保在必要时能进行自卫。

  关于他们的行程,官兵们告诉记者,他们在约旦首都安曼与复馆小组外交人员会合后,将根据复馆小组的统一部署,从约旦进入伊拉克。

  他们将担负行进途中,馆舍驻守和随身警卫等多项安全警卫任务。据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从约伊边境到巴格达有1000多公里,路途中的情况十分复杂。

  为了更好地完成安全警卫任务,出发前,官兵们都经过了专门的培训,掌握了很多伊拉克的风土人情和驻外警卫工作常识,并设计了多种复杂情况下的处置预案。他们在护送复馆小组外交人员途中、在我国大使馆馆舍或临时驻地执勤时,都将全副武装,并身穿中国武警部队制服。

  这位负责人还说,按照国际惯例,派警卫人员到国外,保卫本国/使馆馆舍和外交人员安全,并不是件稀奇事儿,但我国却是第一次。

  美国驻世界各地的大使馆,都有美国海军陆战队派出的特种部队队员,担负安全警卫任务。这些武装人员一般不会“出手”,只有当外交人员或使馆馆舍受到“严重威胁”时,才会进行必要的反击。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这次向驻伊的复馆小组派遣警卫人员行动,只能算是一次“内部安全警卫”,只不过地点是在伊拉克而已。

  出发前已进入“战备”

  对于赴伊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时限,官兵们都表示目前还不太清楚,“要根据伊拉克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任务的需要而定”。但他们都认为,最短也不会少于1年。

  为此,官兵都作好了长期在伊拉克执勤和生活的准备,并通知了家人。由于随身携带的行李十分有限,他们只好共同带上一个照相机,准备把大家在伊拉克执勤、生活时的照片留下来,执行完任务带回国作为留念。

  官兵们从去年开始,就进入了“战备”状态,不能与外界任何人接触,就连春节,也在紧张的训练中度过。

  2月5日,执行这次特殊任务的武警官兵,接到次日出发的命令。当晚,他们与其他战友进行了会餐。

  6日清晨,他们按时与其他战友一起出完早操后,开始作出发的准备。

  6日上午,武警部队有关领导来到官兵们的驻地,看望并鼓励他们要为国家、为军人争光。随后,他们每个人都从训练场上抓了一捧土,装在一个小瓶子里。战士们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要把它带在身上,等到了伊拉克,这可就是名副其实的祖国土了!”

  中饭后,赴伊拉

  克的官兵们身穿便装,戴着大红花,在部队全体官兵的夹道欢送下,登车前往首都国际机场。上车前,他们与战友们紧紧拥抱告别。

  前往机场的路上,官兵们告诉记者,2003年9月,他们就接受了这项任务。部队按照组织程序,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考评和政审。原计划去年就走,结果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但他们都进入了“战备”状态,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训练。

  在机场,记者看到陪同他们一起前往约旦的外交人员,将一个又扁又薄的木箱,郑重地交给官兵们携带。原来,这里面装的就是将悬挂在中国驻伊大使馆门口的中国国徽。在外交人员的通道口,6名赴伊拉克的中国军人,在送行官兵“一定为中国武警争光”的告别声中,踏上了征程。

  据《中国青年报》

  背景

  驻伊使馆面临“重建”

  中国驻伊使馆在战后的抢劫狂潮中已被洗掠一空,重返巴格达后,复馆小组将不得不另寻他处栖身,原来的馆舍只能等到修复后才能使用。

  中国驻伊使馆被毁坏的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使馆紧锁的大门内侧本来是一片面积不小的空地,现在成了一个垃圾场,堆着足够装一卡车的各种垃圾。主楼的所有空调和门窗都不见了,劫匪甚至连墙上的瓷砖都揭了下来。

  主楼内部的情况更惨,被破坏得如同地震后的废墟。走过主楼,是一个很大的中国古典园林式水池,中间是一个黄色琉璃瓦的亭子。但是现在这荷塘月色的美景,已经由光彩照人的美女变成蓬头垢面的弃妇,水面漂浮着垃圾。

  使馆的大部分汽车都已经在战前开到了约旦,但是留下来的车无一能幸免于难。留在车场上的只有一辆依稀能够辨认出丰田字样的汽车残骸,所有部件包括轮胎和座椅,都被洗掠一空,只剩下一具孤零零的铁壳。

  紧挨车场的使馆商务处所有的门窗都被卸走了,有的墙体还被砸出大洞,楼梯上露出了钢筋铁骨。

  新报综合

  动态

  复馆小组启程赴伊

  6名警卫人员随行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工作小组15日从约旦安曼的临时办公地点启程,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全面恢复中国驻伊使馆的工作作准备。

  据报道,小组由孙必干率领,包括7名成员,随行的还有6名负责安全工作的武警人员。由于最近伊拉克境内爆炸事件不断,伊有关方面已加强各种防范措施,保证中方人员的安全。

  据悉,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已于6日离京赴约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5日说,这个小组将由外交部、商务部官员组成。他们到伊拉克后将会为中国使馆全面恢复工作作准备,将主要与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以及在伊拉克的管理当局和联合国方面官员进行广泛的接触。

  章启月指出,因为中国与伊拉克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该小组与上述方面的接触,也将进一步发展与伊拉克人民的传统友谊和关系。

  章启月说,该小组在工作中也会帮助中国在伊拉克的其他一些人员,包括一些公司参与伊拉克重建的工作。因为中国对伊拉克尽快恢复稳定、和平以及重建一直持积极的态度。

  新报综合

  使馆门房成“洞房”

  巴格达一家十口战后在中国驻伊使馆临时安家

  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成千上万的巴格达市民失去了家园。现年22岁的伊娜斯和他们的命运一样,只好和丈夫一家在一个特别的栖身之地——被武装分子抢劫一空的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门房里临时安“家”。

  伊娜斯一家十口在去年4月底美英联军攻占巴格达后不久,就搬进了人去楼空的中国使馆门房,见证了在权力真空和绝对贫穷驱使下,伊拉克劫匪对包括中国使馆在内的前政府大楼和外交机构的疯狂洗掠。现在,他们仍然住在那里,但正为中国外交官重返巴格达后自己的去处发愁。

  “我们是战争的受害者,”伊娜斯对新华社记者说,“战前我们租住的屋子被逃往国外的房东卖了,我们失去了住所,在战乱中又找不到工作,就只好先在这里落脚。”

  “我丈夫一家先住进使馆,我父母急于把我嫁出去好省出一个人的口粮,我和丈夫就在这里结了婚,成了这里的第十名住客。”伊娜斯说。

  她说,她一直梦想能有一个盛大体面的婚礼,但是战争破灭了她的梦,“我常常自嘲,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别的姑娘像我一样,是在一个外国使馆里成的亲”。

  伊娜斯的婆婆萨吉达说,儿媳妇的婚礼是在去年7月举行的。“负责保卫使馆的警察参加了婚礼,他们还朝天鸣枪以示祝贺,这一切真的很难忘”。

  萨吉达说,他们住在这里实在是出于无奈,“如果中国人回来了,我们会立即搬走”。当被问到准备搬到何处时,她说并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再去寻找目前暂时还空着的房子。

  来自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的消息说,目前像伊娜斯一家这样占据着前政府大楼、外交机构甚至已经被解散的伊拉克前军队营房的人家至少有几千家,政府在安置他们的问题上也是一筹莫展。根据有关方面估计,要基本解决因为战争造成的失业者的住房问题,伊拉克需要建造100万套住房。

  对于千千万万个像伊娜斯一样来自贫穷家庭的人来说,哪怕仅仅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抵御风寒的小屋,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据新华社(来源:东方新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