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边塞乡土文学一瞥:精神家园的虔诚守望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09:0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二月十六日电 题:在巴里坤感受中国边塞乡土文学气息

  中新社记者 汪金生

  巴里坤的乡土文学被认为是巴里坤人的精神家园。

  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平时在行政事业单位上班或耕田劳作,业余时间自费开办文学社和期刊,用质朴的语言创作出无数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

  他们开办的文学社就是巴里坤乡土文学社。从一九九八年起,巴里坤的乡土文学社就开始作为一个守望者,守望着巴里坤人的精神家园。

  巴里坤是新疆哈密的一个县,南靠东天山,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巴里坤盆地古称甘露川,被认为是沟通西域、开辟丝路的见证,也是中原文化荟萃并与西域文化交融的典范。

  《甘露川文存》是巴里坤乡土文学社一九九九年编辑出版的第一本,其文字朴实,读后令人回味:

  “娶媳妇盖房,花钱的魔王”——巴里坤人把娶媳妇盖新房看作人生中最大的两件事。

  “出门三件宝,皮窝、皮裤、皮袄。”

  “王媒婆挥动扫帚在喜布上扫着,口中念叨:一扫金、二扫银、三扫骡马成了群、四扫子孙满堂人丁兴。”

  ——这就是巴里坤乡土文学作者们质朴鲜活的乡土语言。他们的笔端触及了人生百态,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游戏娱乐,从感性的接近到理性的认识,进而丰富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没有办公经费,没有办公地点,没有收入,巴里坤乡土文学社一如既往的坚持了六年。现在,已经吸纳了三十多位社员,其中不少是当地农民。

  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情怀,乡土文学因此被赋予了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和对乡村世界的批判内涵,也是作家从乡村民间升出的民间理性的艺术呈现。

  多年来,巴里坤的乡土文学在潜移默化地抑制着人们的浮躁和对物欲的痴迷,使人们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找到自己真正的故乡,找到乡土文学知识。

  现年五十八岁的巴里坤乡土文学社社长许学诚介绍说,巴里坤乡土文学深植于当地乡土文化,所有的社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巴里坤人。创作出来的作品包扩小说、散文还有曲艺等,内容涉及农耕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多种文化。

  据了解,由于没有出版书号和办公经费,《甘露川文存》只出了三期就被迫停刊了。但许学诚表示,巴里坤文学社要给当地文学青年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为此,当地政府出资印刷《巴里坤乡土文学知识读本》一万多册,发到各学校学生手头。巴里坤乡土文学社要把乡情深植于家园的沃土中。

  乡土文学社编委倪泽仑说,他们今后会更多的吸收农村社员,使乡土文学紧紧依恋乡土大地。

  他说,人人都有一个精神家园,就象造物主赐给我们一块永久的“自留地”。乡土文学是巴里坤人搬不动,带不走的肥沃、丰腴的精神家园。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