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10:57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改革开放以来,乌当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近几年逐渐形成了如下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二是规模效益明显增强,三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四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五是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六是社会贡献率持续提高。

  1991年,乌当区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4103户、从业人员5451人、注册资金37万元,2003年分别增加到6584户、1.05万人、7704万元,分别增加1.6倍、1.92倍、208.2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6%、56%。2003年,全区私营企业达535家,比1995年增加了1.92倍,注册资金从1995年的5443万元增加到3.02亿元,增加5.56倍。据区经贸局估计,2003年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约3.2万,若以此为准,按照2003年的实际登记数,意味着平均每个私营企业要吸收60个就业人员。在利用外资方面,2001年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0.85亿元。引进国外资金成效显著。2002年引进区外非公有制投资项目93个,实际到位资金4.38亿元,占全区实际到位资金的91%。2002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320万元,比2001年增长25.1%,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55万元,比上年净增117623万元。

  从总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乌当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缓解就业压力、繁荣市场、稳定社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正日益显示出来。

  但是也应该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一是私营企业融资困难,二是发展软环境亟待改善,三是企业制度创新乏力,四是企业规模小,人力资本质量不高,二、三产业发展比例失调。

  针对存在的问题,乌当区委、区政府在2003年相继推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决定》。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乌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此为突破口,加速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发展目标上,明确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具体工作方针,提出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阶段发展战略,制定了符合区情的近期、中期和远景战略目标。在具体措施上,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区委、区政府年终考核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政策,在投资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融资渠道、企业用地、税收优惠、户籍制度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第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全面清理、取消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全面取消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

  第二,进一步搞好对私营经济的服务。包括强化执法力度,消除歧视私营经济的一些做法,使法律真正成为私营企业可以信赖的保护伞;反垄断,使私营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竞赛;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等等,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政府行政服务。

  第三,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除了在产业准入上存在着差异外,非公有制企业难以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如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和贷款难问题,政府要积极支持有上市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和股票上市,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积极拓展民间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闲散资金的投向,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装备、土地、厂房等方面投资扩张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

  第四,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一些地方,私有资产得不到必要的尊重,损害非公有制企业和私人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在内的机构与单位,在履行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私人必要的补偿、赔付责任上的信用也达不到像对其他性质的企业那样的程度。要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第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要着力实现几个“转变”:一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由小而全、小而散向专业化协作和公司化、集团化转变;二是在产权制度上,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三是在企业管理上,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转变;四是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五是在私营企业家素质上,由经验型向知识型、现代型转变。

  作者:郭文忠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