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顶级赛事何以纷至沓来(体坛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06: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中文

  进入2004年,人们欣喜地发现:F1世界锦标赛、NBA季前赛这些以往在国人眼中遥不可及的赛事,都将悄然莅临中国。面对如此众多的首次来到中国的顶级赛事,人们除了欣喜,却没有更多的惊讶,一切都显得那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北京奥运助推

  上海率先跟进

  2001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对中国体育乃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就在北京发出“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这一承诺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已经为实现这一承诺进行了针对性的解读:北京欲高质量地完成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任务,既要为实现夺得更多的奖牌目标而奋发努力,同时更要在2008年前举办足够多的高水平赛事,为成功举办奥运会积累经验、广聚人气。

  不仅北京,还有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近年来都提出了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和亚洲一流的体育中心城市的规划和目标。

  在这样一个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北京市在2003年8月成功运作了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与中国龙队的比赛。而在今年,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首次在中国举办的NBA季前赛、有众多世界一流高手参加的中国网球公开赛,都将在北京亮相。

  对于上海来说,建设亚洲一流的体育中心城市的定位恰如实际,工作做得也十分扎实。2002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众多顶级高手参赛的网球大师杯赛。而今年,将有23项国际赛事落户申城。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F1大奖赛,而NBA季前赛、欧洲职业高尔夫球赛的一站同样也将在申城露脸。

  中国融入世界

  世界看好中国

  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射击、体操、跳水乃中国体育的长项,在中国搞这些项目的世界大赛合情合理。而中国能请来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能请来NBA巨星、能请来网坛名将、能让F1大奖赛落户申城,靠的并不是中国体育在这些项目上的水平有多高。恰恰相反,中国在足球、网球、篮球、赛车项目上还基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这些顶级赛事还对中国青睐有加?无疑,赛事组织者和体坛明星们更看重的是中国这块日益成熟的体育市场,以及这块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职业网球选手协会执行副总裁布拉德·德鲁伊特日前考察上海申办2005年大师杯准备工作时曾说:“在一切条件中,职业网球选手协会最看中的是申办城市对赞助商的吸引力,观众的接受力,还有城市的经济实力”。

  的确,办国际大赛离不开赞助,离不开一个较为成熟的消费市场。而在这方面,中国经济近20年来的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都为组织、筹办国际顶级赛事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中国政府和百姓对高水平体育赛事有着迫切的需求,中国渴望承办更多的高水平赛事;另一方面,一些体育项目和赛事组织者看好中国的消费市场、看好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两者一经结合,一些高水平赛事接连落户中国,也就势成必然。

  筹办顶级赛事

  提升国际形象

  上世纪70年代发生在中美两国间的“乒乓外交”,多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进入新世纪,体育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以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为契机,加快引进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已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一些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办赛城市的知名度方面,的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去年8月,皇家马德里足球队与中国龙队的比赛在北京举行,就为北京,乃至中国摆脱非典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有必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国的整体形象服务。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近两年乃至今后在赛事的选择上基本遵循这样几个原则:基本与中国优势、潜在优势有关的项目,例如将于2005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十八届世乒赛,将于2005年在北京举办的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以及北京正在积极申办的2005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和2006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体现现代体育发展的项目,如F1方程式赛车大奖赛、网球大师杯赛和今年被接纳为欧洲系列巡回赛一站的中国高尔夫球公开赛等。

  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走向世界,而体育也将以其独特的功能,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多的掌声与尊重。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18日 第十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