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桩婚姻载入史册 中国首例征婚者的幸福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11:14 中国新闻网

  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亡故,兄弟4人,房8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我愿意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

  征婚者名叫朱俊芳,当时是焦作矿务局(现为焦煤集团)冯营矿的农民轮换工。这位憨厚的豫东汉子万万没有想到,这则由工友代笔、由矿工会出面刊登的征婚启事,竟促成了他与一位东北姑娘李萍的千里奇缘,并使他有幸成为载入中国新闻史“改革开放20年中国人生活中的第一”的首例征婚者。

  1984年6月下旬,正在某师专音乐系进修的东北姑娘李萍看到这则征婚启事后,千里迢迢前来应征。时年21岁的李萍出身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自治县一个干部家庭,不但容貌漂亮而且个性极强,进修前是一名音乐教师,专攻美声唱法。而朱俊芳其实没有上过学,实际年龄也比李萍大8岁。当李萍见到朱俊芳本人并弄清这一事实后,遂决定次日一早就离开冯营矿。然而,一个恶作剧般的“锁门事件”改变了李萍的人生。当天晚上,一帮矿工兄弟突然把朱俊芳同李萍反锁在一间民房里,想把“生米做成熟饭”。有道是“捆绑不成夫妻”,生性要强的李萍岂能就范?然而,一夜之间,李萍的思想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天说什么也不走了。原来,天性善良的朱俊芳没有像矿工兄弟希望的那样去“做饭”,而是劝李萍睡下后,独自靠在门后蹲了一夜,并在天亮后提出要亲自送李萍回东北。就这样,朱俊芳用他那把闪耀人性之光的心灵钥匙,意外地打开了一位姑娘的爱情心扉。

  据焦煤集团工会女工部部长张瑞霞介绍,“锁门事件”发生后,当时的局领导和矿领导对肇事者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支持李萍放弃这桩婚事,但李萍毅然作出了自己的选择。1984年10月1日,李萍和朱俊芳同其他13对新人一起,在当时的局礼堂举行了隆重的集体婚礼。婚后,李萍被安排在冯营矿子弟学校教音乐。

  超越世俗偏见的二人世界

  李萍本是一个烈性女子。据事后了解,当初她来焦作应征,实质上是一次因个性太强而误解父母苦心的“逃婚”行动,而与朱俊芳的“意外”结合似乎是因为“锁门事件”酿成的“一夜情”。如此缺乏深入了解的“速配婚姻”能长久吗?这桩看起来并不般配的姻缘靠什么来维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一路追踪,首先走进了朱俊芳的内心世界。

  农历正月十五,记者在焦煤集团九里山矿选煤楼上找到了普通得像一块煤炭似的朱俊芳。从他口中得知,由于冯营矿关闭,2000年他调到了九里山矿通风区。考虑到他年龄较大,矿领导随后又把他从井下调到了井上的选煤厂。谈到他的婚姻,朱俊芳出语惊人:“我这个媳妇是国家给的。”朱俊芳原来在老家曾订有一门亲事,但终因家境太穷而告吹。1983年来冯营矿当农民轮换工之前,他一直在邻近的济源小煤窑干临时工。“那时候挣点钱还得让工头抽成,自打当上农民轮换工后就受国家保护了。”朱俊芳对国家的感情很深。1984年初,矿工会按照上级要求为大龄矿工搭鹊桥,提出要为朱俊芳登征婚启事。不识字的他只好请工友王好义代笔。“那可是个老高中生,辉县人,文化深着哩。启事写好后,我附上10元钱送到了矿工会。后来能和李萍过成一家人,全靠局工会和矿领导的照顾了。”

  新婚之夜,闹洞房的工友们拿来一根扁担放在地上要朱俊芳猜字谜:“横竖打个字。”而憨厚的朱俊芳居然认不得那是个“一”字。婚后,李萍有事出门想给朱俊芳留个字条,只得用图画表示,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套感人泪下的“象形文字”。

  据选煤厂的领导介绍,由于娶了个好媳妇,朱俊芳整天笑眯眯的,工作踏实,精神乐观,敬业精神很强,多年来从未出过事故。在人均工资500多元的九里山矿,朱俊芳连工资带奖金能拿到七八百元。

  记者跟随朱俊芳参观选煤楼时,路上朱俊芳一边自豪地介绍生产情况,一边不时地提醒记者注意脚下打滑,一个真诚善良而又爱矿如家的矿工形象跃然而出。

  相比之下,采访李萍的难度似乎更大一些。凭主观臆断,记者认为李萍“下嫁”矿工必有隐情,贸然采访必遭拒绝,于是就先从外围入手,找熟悉她的人作侧面采访。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讳莫如深,纷纷劝记者放弃采访,只说“放李萍一把,让她安静地生活吧”。记者满腹狐疑:难道李萍的婚姻有问题?

  直到记者真正见到李萍后,所有的疑团才得以解开:她没有像记者猜测的那样有什么“问题”,只是不堪世俗偏见的压力而选择了沉默。“我不想解释,也不想被人猜疑,更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其实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超越年龄、门第、名利和学历的,但要战胜世俗偏见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李萍原来也很善良。

  考虑到李萍的选择难能可贵,各级领导和工会组织先后为她多次调动工作并为其破格办理了招工和转干手续。为方便儿子在市内上学,1998年,她又调到了市区内的焦西矿子弟学校。

  当记者问她“嫁给矿工委屈不委屈”时,李萍反问道:“嫁给矿工有什么不好?矿工的心地很善良,不会见异思迁,不会搬弄是非,挣的钱很干净,做矿工的妻子心里踏实。”记者又问:“如果有来生,你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吗?”李萍笑答:“至少我会嫁一个像老朱这样善良的人!”

  反映改革开放的三口之家

  走进朱俊芳和李萍的家,记者眼前猛然一亮:三室两厅共114平方米的居室内一尘不染,彩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脑等一应俱全,窗外就是市人民公园的苍松翠柏。儿子朱强已经18岁了,在焦作大学上学,不住校,每年的学费2000多元。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电脑工程师。

  回想起儿子出生时住过的7平方米职工宿舍,李萍现在很知足。1993年李萍花了1.1万元在九里山矿北山工人村买下了一套52平方米的住房。“当时购房款有一半是借来的。”1997年李萍又在市内花2.5万元购买了一套二手房,4年后又以3万元的价格卖掉,然后加上借妹妹的3万多元买下了现在的住房。“近几年焦作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市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1987年我们回东北探家时,家人都劝我别回焦作啦。现在焦作可比东北强多了!”

  由于朱俊芳和李萍的婚姻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所以经常有一些电视媒体请他们去做节目。1999年春节,上海东方台首次发出了邀请。只想默默过日子的李萍一时没了主意。为了让埋头工作的丈夫和从未旅游过的儿子见见世面,李萍一咬牙就带着全家上了节目,用亲身经历反映改革开放20年的深刻变化,用生动的事实去诠释普通老百姓的爱情观和人性美……

  如今,李萍在学校每周担任14节音乐课,月收入近600元,加上丈夫700多元的工资,生活上还过得去。李萍请记者代她感谢所有关心她的领导和读者朋友,她说她会把这个家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中原新闻网-《焦作日报》文/李相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