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环保路上“绿色”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09:05 光明日报

  ——记中国首届“地球奖”获得者、徐州“绿色之家”创办人周美恩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贾广惠

  2004年2月4日,徐州矿务集团退休教师周美恩从徐州市环保局了解到,她写给何权副省长的信,何副省长已经阅过并作了批示。68岁的周美恩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得到了省里的支持,就意味着她那在青藏高原“母亲河”源头植下一片“江苏林”的愿望,实现一大半了。

  作为江苏绿色之家这一民间环保组织的创办者,周美恩曾带领小记者团获得环保全球500佳奖、全国首届“地球”奖、全国首届“母亲河”奖。为了脚下的一方土地,她寄情绿色,为此情真、情切、情痴,呕心沥血18年。 情真:超越小我的追求

  周美恩的特异之处,在于她对环保事业有割不断的“情”。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她留在天津工作。1977年,为照顾病中的母亲,她调至徐州矿务局教育处任教研员。就是在被街坊们称为“奎河边的孝顺女”的时候,她发现自小就淘米洗菜的“母亲河”——奎河,正在变黑变臭。这在她美好的心灵上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作为知识分子,周美恩开始用特有的灵慧去塑造美——美的心灵、美的环境。1984年,她在全局20多所中小学实施渗透教育法,融环保知识于课堂教育之中,获得成功。她继续追求突破,于1985年创办了环境小记者团,担任总辅导员,随后开始了艰难的环保人生:在漫天飞雪中,她带领小记者徒步60里考察奎河,写出洋洋数万言的调查报告——《救救奎河》,震动了徐州,市政府专门拨出1500万元治理奎河。

  随后10多年,周美恩带着小记者长驱4万多公里,经过60多个城市,对全国的森林、海洋、湖泊、河流、山川、矿区、农村及香港地区,开展了300多次的环境考察,采访部长、省长、市长等高级官员达80人之多,写出考察论文2000多篇。鉴于小记者团的巨大贡献和影响,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它“全球500佳”这一世界最高荣誉奖。

  1997年,周美恩退休了,不得不挥泪告别小记者团。面对太多的荣誉与赞誉,她不是安享余年,而是更为焦虑和急切:环保,总要有人为之付出啊!1998年,61岁的周美恩又把父母留在闹市的一套住房和2万元“地球奖”奖金拿出来,办起了“绿色之家”。情切:再谱环保壮歌

  认识周美恩的人都知道她有一股冲劲。为了环保,她不知疲倦;为了环保,她心急如火。在近百次考察奎河中,她就带小记者直闯乱排污的工厂,当面质问厂长。有一次,一家工厂的门卫拿棍子驱赶小记者,被她严厉呵斥,不得不乖乖放行。她说:“看到奎河变成了一条毒河,我心里比谁都急!”

  其实,周美恩焦虑的何止一条奎河!在张家界,当她看到“十里画廊”有大片松林枯死时,就在当地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大声疾呼,还找到当地环保局,逼着对方承诺拿出抢救措施。在内蒙古草原,看到西拉木伦河两岸“黄龙肆虐、沙丘连绵”,她立即带小记者连夜入京,向国家环保局作了专题汇报。2002年夏天,为了实地考察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周美恩以66岁高龄,克服高山缺氧、严寒、疾病等困扰,登上青藏高原,在西宁植下多棵云杉。当看到“母亲河”源头植被稀少时,她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植下一片江苏林!回来之后,她又为筹建江苏林马不停蹄,找过部、省、市几十个部门。情痴:此事关千秋

  周美恩痴迷于一个绿色梦:祖国山川秀美,绿色驻满人间。为此她走遍大江南北,大漠边陲。在她的引领下,一批退休的干部、医生、教师、工人和在校大学生成为“绿色之家”的主力军。但她仍是操心最大的人:在京植下400棵“申奥树”,考察“母亲河”源头,创建“江苏林”,开展环保宣传、环保培训等活动。

  周美恩体会到:环保是需要付出而回报很少的事业。由于缺少有力的资助,环保活动总是勉为其难。深知民间环保事业发展的艰难,周美恩这位当家人仍得四处奔走呐喊。周美恩无法使自己停下来,因为要做的事太多,比如“绿色之家”的经费问题、接班人问题,网上建设、江苏林筹划、奎河等等问题,哪一件都放不下,都迫在眉睫。

  周美恩老人告诉记者,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江苏林”是她的“绿色人生”中最后一大愿望,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她将此生无憾了。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