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苦孩子笑得也灿烂(关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2:26 人民网-华东新闻

  曹玲娟

  奖状满墙

  曹玲娟摄

  左晓文不像一般的女孩子。

  这个读高一的普通女生,有着比一般人都要坎坷的成长经历,然而她的脸上,有着苦难家庭的孩子少有的笑容。

  七八岁开始随父卖唱

  在江苏涟水余圩乡余圩村后左组,村子周围几十里范围内,几乎人人都认识左晓文的父亲左华中,因为他常来拉二胡卖唱讨钱。他是一个聪明人,二胡、笛子、扬琴、三弦等乐器都会。只是家里的责任田,怎么都不会种。

  “我是民间艺人,不是种田的!”左华中辩解。

  左晓文帮着父亲说话:“爸爸从小就不会农活,家里也没有农具,没法子种田。我看爸爸每天这么辛苦,还要不到几个钱,就跟着爸爸一块出去唱戏了。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吧。”

  左晓文今年17岁。当年,左华中到50多公里外一个村子唱戏,认识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两人没办正式的结婚手续,就来到左华中生活的村子,合力盖起一间土坯房住了下来。一年后,有了左晓文。两人抱着襁褓中的晓文回外婆家,母亲和晓文被留下来,父亲却被赶了出去。三个月后,母亲写了封信,要他将左晓文抱回去。从此,她再没见过自己的母亲。

  跟着父亲出去唱戏,嗓子好的晓文唱得挺好听,每次都是父亲拉二胡,她边打手鼓边唱戏。人家听得高兴,给的钱就比父亲单独出去时多些。

  每年春节,左晓文都没在家里呆过。别人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她跟着父亲在外面唱戏。

  从小得的奖状贴满了整堵墙

  左晓文的家摇摇欲坠,房顶满是裂缝,用树皮东一块西一块地糊起来。今年夏天要是再来一两场暴雨,估计这房子就倒了。房间角落乱七八糟地堆着些衣服,没有箱子装。

  她从小帮着爸爸洗衣做饭,乌黑的灶间就是她以前的卧室。而土房迎面的一堵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左晓文从小获得的各种奖状,将本来坑洼的墙,装饰得漂漂亮亮。

  左晓文9岁上学。学费自己凑一点,亲戚借一点,学校再免一点,总算把书读了下来,成绩是班上前几名,还一直担任班干部。周末或放假,她仍然跟着父亲出去卖唱。

  乐观开朗的晓文,说话做事像个小大人。她的班主任老师评价道,“这孩子,泼辣、能干、独立。”

  去年暑假,初中毕业的左晓文以高分考上县中学,几千块钱的学费家里交不起。左晓文闷闷地看着家里捡来的小黑白电视,给江苏卫视一个叫《服务先锋》的栏目写信:“叔叔阿姨们,我要请你们帮帮我。我是一个从小没有母亲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从小跟父亲去卖唱……”直到9月份学校开学,并没等来回音。不过,凭着考分较高获得的600多元奖学金、因家庭困难申请到的300元学费减免,再凑齐300多元,她还是走进了涟水县二中。开始住宿生活,日子艰难,她经常是在食堂打一份米饭,偷偷捡人家剩下的菜吃,有时还干脆不吃。实在没钱了,她就回家找父亲要二三十块,不过有时也会空手而回。

  老师和同学们当时不清楚左晓文家里的情况。班上举办活动,她会主动唱歌给同学们听,开学不久,经全班投票,又被公选为班长———虽然,她是班上最矮的学生。长期营养不良,她只有1.5米高,有点虚胖,圆圆的脸上和十个指头,经年累月的冻疮痕迹非常明显。但这个孩子脸上,从来不缺少笑容。

  被自己改变的命运

  她的生命轨迹被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

  江苏卫视一名记者收拾东西时偶然发现几个月前左晓文的来信,做了一期《卖唱为了求学》的节目。左晓文第一次被记者带着去了外婆家并吃了饭,第一次出远门到南京做节目,第一次在节目中和在杭州的妈妈通了电话,并约定2004年春节在外婆家与母亲相见。母亲哭了,晓文也哭了。

  节目播出第二天,几百个电话打到涟水县二中,询问左晓文的相关情况,纷纷表示愿意资助。人们寄来各种衣物、书籍、水果,还有不少汇款。不少人给左晓文写信,鼓励她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笔者看到左晓文时,她身上穿的,床上铺的,都是人们寄给她的。她将人们写来的几十封信用白布袋子包好,用麻绳捆着,放在枕头下面,每天拿出来读读。除了地址不详的外,每封信她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认真回复。

  今年春节,左晓文没再卖唱,在亲戚家第一次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其实以前我也觉得这事不好,人家老说小姑娘你怎么不去上学来卖唱呀。今年有了好心人的帮助,我终于可以不去卖唱挣钱了。”

  人们汇来的钱大部分由学校派专人保管,据说已有4万多元,可以一直供到她上大学了。

  遗憾的事也有,和晓文订好约会的妈妈,春节没回家乡。正月里,左晓文在邻居家给外婆家打了四五个电话,回答都是妈妈还没有回来。

  “我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次做节目时在外婆家才拿了张妈妈年轻时的照片回来。听说后来妈妈结婚了,还生了孩子,一家人在杭州打工。她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才没有回来。”

  班主任陈老师告诉笔者:“我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贫困的学生很多,却都没有左晓文这样无助可怜。她在这种情况下还从心底里对父亲好,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这方面,她可以当我的老师。”

  陈老师笑道:“那天从南京做完节目回来已经深夜了,我们一起去吃大排档。左晓文就是和她爸爸手牵着手走的。当时我就笑了,说你这么大的姑娘了,不害臊啊。”

  众人的关心,无形中给了左晓文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是由于配合电视台做节目耽误了不少时间,去年期末考的成绩退步了。她很难过。

  “我其实根本不想出名,只是想能解决经济困难就好。人家关心你不是因为你困难,而是因为看你有可能长大后为大家做贡献。”左晓文再次显出了她的早熟。

  她说:“我将来想当记者,和别人多接触,可以帮助别人。”

  编辑手记

  看着左晓文的故事,最眼熟也最让人心动的,是那低矮阴暗土屋里,迎门那一墙的奖状。

  每一个从经济困窘、教育落后的乡村里成长为受人器重的人才,家里都应该有这样一面让父母自豪到忍不住炫耀的土墙。只有面对成绩十分优秀、自小显出“读书种子”禀赋的孩子时,辍学,省下开销,打工帮贴家计的话,才会被一忍再忍,从父母嘴边硬咽下去。即使今天,也仍有多少个孩子,正借着把这每个学期末都捧回的奖状贴在墙上的机会,用眼睛征求着父母的意见———下学期,我还想上学……他们,她们,让我们落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戏文里老早就这么唱着。

  苦难教人成长,挫折让人思索。精神会因为苦难而坚强,心灵会因为挫折而感悟,而理解与宽容,格外懂得珍惜得到的那一分爱。

  17岁的左晓文脸上常带的笑容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几乎与生俱来的人生磨难,并非没有痕迹,只是因为别无选择,因为感激和孝顺父亲,因为渴望读书,她毫无怨尤地接受了卖唱、挣扎于贫困的生活,并且,仍能从苦难与磨折中提炼出一脸灿烂笑容,和一颗懂得回报和爱人的心。

  然而,左晓文又只是一个例外。因为勇敢而开朗,也因为偶然,她获得了社会的关爱,解决了经济困难。

  但愿,更多的孩子不要承受这样的苦难折磨。社会固然是一所人生的大学校,但日复一日,在一个缺少基本的生活保证,也缺少爱与尊严意识的环境里生活、成长,对于天真稚嫩的身体和心灵是有致命的伤害力的———我们能从一些以在城市街头乞讨或偷窃为生的孩子眼睛里看到那样的伤害:麻木、仇视、紧张、逢迎、说谎……经济上的穷困固然可怕,在生命的自我意识与爱的能力方面的空白,却会让一些社会问题变成难以逾越的幽深鸿沟。这是今天探讨弱势人群和未成年人问题时,必须正视的东西。

  《华东新闻》 (2004年02月20日 第三版)

  长大了想帮助别人

  曹玲娟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