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坚实的精神平台(科教文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5:4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陶世安

  中国科协于近日指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科学技术事业,仍然是我国科技人员人生目标的主流。但是,当前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确也存在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过分追求名利等不端行为。

  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出现一些新问题,不足为怪。这里有科技政策及管理规划上的不足,如科技评价体系、竞争机制和激励政策还不能完全符合科技工作的发展,科研资源配置的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等。此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不端行为虽属个别现象,如听之任之,任其泛滥,形成气候,足以毁掉一批科研人员,败坏整个社会风气,贻误国家发展大局,决不可等闲视之。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完善科学评价机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外,更需要加强科学道德制度建设,规范学术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一代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诚如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所言,科学家受人尊重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学问形成的人格力量,因为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和理性。诚然,搞科学可能成功,并带来声望,但科学家的成功之路充满艰辛,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淡泊名利,具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求真惟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捍卫真理。

  强调献身精神对我国科技发展、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工作者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必须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利益融合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中,才能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地攀登科学高峰。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义无返顾地从国外归来,靠的正是这种精神;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抛妻别子、隐姓埋名,献身于“两弹一星”的事业,靠的也是这种精神。

  构建起坚实的精神平台,树立起高尚的人生境界,面对崇高的科学事业,面对振兴中华的宏伟大业,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够淡泊名利,全力以赴,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不断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2月20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