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分析:2003年“三驾马车”拉动中国互联网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9: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0日电2003年网络全面复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说美国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再次受宠于风险投资,还是说一批网络英雄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无论是看中国网民的成千万级增长,还是看域名网址等各项互联网基础服务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或者是说互联网所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差异化,还有国家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正如火如荼……种种现象和事实都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一个相同信息:中国互联网已经冬去春来了,网络的应用发展已经全面回暖了。

  在惊叹新一轮互联网造富运动之同时,业内专家也开始对现象根底的探究。与三年前充满泡沫的第一次互联网高潮相比,2003年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呈现出的是一种全面复苏、多元开拓、广泛应用的发展态势,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经过八年积累,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讲到2003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以下三驾马车的拉动功不可没。

  一,网络应用环境:全面升级

  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迅速的发展,而中国的网络环境也在应用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到2003年底,中国的国际出口带宽总量已达到27216M,连接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而国内的宽带用户也已达到174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3.6%。标志着中国以基础运营商为主导的宽带产业链条逐渐形成,国内宽带市场已经从“宽带为王”转变到“应用为王”的应用时代。宽带入户、网速提高,为网络的更便利更舒适应用提供了硬的环境技术条件。

  在软环境方面,首先表现在域名注册服务的管理和域名争议仲裁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其次是在网络应用安全层面上,国内多家相关单位成立了“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公布了“反垃圾邮件规范”,设立了反垃圾邮件举报平台,整治了一批垃圾邮件服务器,得到国内网民和国际互联网组织的认可。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2003年3月,cn二级域名注册开放,不仅简化了国内企业和机构对国家域名的注册应用,也加强了国内企业和机构对国家域名的保护。cn二级域名注册开放以来,不仅带来了域名注册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企业网站数量的快速增长,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4万和59.6万。数据显示,2003年cn域名的注册增长达到90%多,在全球国际顶级域名中,增长始终处在前列。另外,个人域名注册的开放也正在酝酿之中,相信个人域名注册开放必将为广大网民营造更加宽松的网络应用环境。

  同时,中文上网得到了新的发展,全中文上网的普及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国网民所包括的层面越来越广,中文上网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反过来,中文上网等简便化服务的发展,也必然进一步推动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发展。2003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搜狐、网易等多家互联网业内知名服务企业发布《关键词网络定位服务解析协议规范》,为中文上网提供了统一开放的发展平台,为创造稳定健康的国内关键词定位服务市场奠定了技术规范基础。

  在中文上网的应用上,其领军产品通用网址已经全面完成了与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网站搜索引擎的合作,极大地方便了所有网民对网络的应用。每月有超过100万台上网计算机安装插件、开启通用网址功能。广大网民无论是在全国知名门户网站的搜索中,或者是在全国2000多家地方信息港的搜索引擎上,都可以最直接地应用中文上网。

  二,网络生存:无所不能

  互联网本质上是信息社会的一种高效而快捷的信息交流工具,尽管中国互联网在2003年主要是依靠无线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等业务而实现连续盈利,但其本意并不仅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游戏或娱乐,真正的应用价值在于加速社会信息流动从而加速社会价值的创造。随着互联网的商用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本来应用价值已经在2003年变得日益明显。

  几年前,当互联网在中国第一次高速兴起之时,某网络公司为在中国宣传和推广电子商务,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选出12名网络冲浪者,举办了一次声噪一时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活动。但是从活动的结果来看,一名参与者发了36个E-mail但一个回音也没有,在活动开始后的26个小时里,一直没能从网上买到任何东西以维持生计,只好宣布弃权;另一名参与者则表示,他能够搜寻到的电子商务网站非常之少,能够从网上订购到的商品也非常之少。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只能成为部分老网友的记忆了。如今,卓越、当当、搜狐、e国等众多的网上商城,不仅搜寻和登陆的方式更加灵活快捷,而且琳琅满目的商品更甚过现实商场,让网民的选择空间更大更自由。通过网络,人们不仅能够轻松地订购到食品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而且随着网络服务内容的日益丰富,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人们在虚拟中更方便享受现实服务的一种生活环境。

  网上学校、商场、图书馆、医院、银行、证券、电影院、音乐厅等等服务的出现,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自由轻松地在网上办公、娱乐、购物、学习,而这些网络服务的提供也让各个企业实现了更加稳健的盈利。例如云南神州旅游网络信息有限公司依托云南的旅游资源,整合并建立起庞大的旅游信息网站群提供网上旅游信息服务,公司运营半年多时间即实现了良好盈利,并且为了让广大网民更方便地获知自己提供的服务,公司还将所有与云南旅游服务相关的名词都注册了简单易记的通用网址。

  如果说网民要实现网络生存首先要了解并记住大量的提供衣食住行服务的公司的网址,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要抓住这些商机,则需要让广大网民在网上一眼就能够找到他。云南旅游、大理旅游、香格里拉风光等60多个独具特色的通用网址,将醒目的旅游景点与游客的需求巧妙地进行了完美结合,从而与现实世界相比,广大旅游者、旅游公司、旅游机构能够更方便地选择服务。

  三,企业建网:利益至上

  与网络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相对应,中国的网站数量也呈现出大幅度的增加。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中国的www站点数为595550个,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0.3%。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增的网站中绝大多数是企业新建,与三年前相比,当初是网络公司建网,如今则更多是企业在建网。企业建网的目的,也已经不是为了一个吸引眼球的概念以进入股市圈钱,而是更加普遍地专注于利用互联网以加快业务发展。例如在国家500余家重点企业中,98.6%已经接入互联网,83.7%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已经由最初的发布产品服务信息发展到了接收用户订单、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再到联合研究开发。并且各个知名企业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同时还都注意到了网络品牌对企业网上业务拓展的意义,其通过注册cn域名、通用网址等不断地加强对企业传统品牌资源的保护,例如上海大众、福日股份等企业,在去年都为网站同时开通了cn域名、中文域名以及通用网址三项地址服务。

  与三年前的互联网发展热潮的另一个显著不同特点,中小企业正在成为这拨热潮的主角。对广大商业和企业用户来说,为适应中国进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国际商业竞争环境,加快对投资小、收益快的网上交易平台的应用,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上网等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已经成为他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于是在中国830万家中小企业中,已经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了互联网。

  在这一轮的中小企业建网高潮过程中,也正值中国cn二级域名注册开放、各项优势进一步释放之际,许多中小企业抓住这一时机,纷纷为自己注册了更加简短易记、易于加快企业网站推广的cn域名,例如e2008.cn、onlyU.cn等,其互联网应用意识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一些高效的网站推广途径被企业建站后广泛应用。以现时广受关注的通用网址为例,企业针对业务和服务人群等特点,把对通用网址的注册应用作为了进行网上业务推广的重要手段。中国专业人才服务网站中华英才网,希冀通过对求职、猎头服务、求才、找工作等一系列通用网址的注册,将其网上人才服务的影响力拓展得更为广泛。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持续活跃了20多年,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利用网络进行业务拓展的意图则更为明显。许多跨国公司为抢占市场先机,也纷纷加快了对互联网上各种地址资源的利用。其中对cn域名及通用网址的注册和应用尤为明显,而且为实现对自有品牌的cn域名、通用网址的使用,欧莱雅、勃贝蕾等知名跨国公司在2003年甚至为此打起了官司。

  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在宏观上显示出中国互联网事业正稳步上升,并且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监管、服务、引导和规范,努力促进中国互联网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快速增长的网络用户,巨大的网络应用需求,也已经彰显出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