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培育出“器官种子”--记贵阳医学院副院长何志旭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10:13 贵州日报

  胚胎干细胞、克隆羊、人类基因组计划,世纪之交世界生命科学最前沿的三大课题。

  2002年10月1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布一则轰动科学界的消息:中国人胚胎干细胞首次建系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这意味着,将人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成各种组织干细胞,临床上用于修复更换各种因病因伤缺损的器官,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主持“器官种子”培育的中大二附院年轻博士后何志旭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仅33岁却已攀上世界生命科学之巅的科学家,现任贵阳医学院副院长。

  创新是科学家最珍贵的特质。1990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在贵医附院儿科工作3年后到华西医科大学攻读儿科专业医学硕士学位起,何志旭才真正踏上医学研究之路。10年,在人类科学进程中仅是短短一瞬。就在这10年间,勇于创新的何志旭就在国内外医学界开创了数个令人惊叹的“首次”。

  在国内率先开展静脉丙种球蛋白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揭示了静脉丙种球蛋白在该疾病发生作用的免疫学机制;首次提出了静脉丙种球蛋白在临床使用的合理剂量;首次在国际上揭示了小剂量阿司匹林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阿司匹林抗氧化损伤的理论……

  2002年9月,何志旭再次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这颗生命科学耀眼的新星婉拒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研究机构的邀请回到贵州,出任贵阳医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

  人生价值的体现有很多种。与个人的发展和成就相比,带动贵州生命科学的起步和发展,带动一个群体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崛起,在何志旭心中显然更具分量。何况还有那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

  在贵阳医学院学习和工作8年,养成的严谨作风是他在学术研究之路上屡获成功的基础。在外学习的数年间,家乡和贵医的师友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做人要有良心。”何志旭说。

  回到贵阳医学院工作后,何志旭积极筹建“贵阳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他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林生教授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Fairchild博士和美国哈佛大学的Bing

  Lim博士合作取得技术支持,重点开展干细胞免疫治疗和组织结构重建研究,在干细胞免疫治疗和信号传导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并在国内开展了首例脐血混合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PNH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工作。2002年,何志旭入选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今年又获得第7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推荐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库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贵州更需要我,既然我选择了,我就无悔”。何志旭用他的实际行动印证自己的诺言。在贵医,他在将科研紧紧与医学临床结合起来,在干细胞应用研究上闯路子的同时,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大胆改革创新,树立了“科研”强校的目标。经过1年的努力,贵阳医学院科研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频出,各项成绩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贵阳医学院“申博”成功和建设“西南一流”的医科大学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采访结束时,何博士诙谐地说:“可能别人认为我只懂科研,不懂管理,但我认为万物是相通的,有了科学的思想,就有了做好一切事务的保障”。

  作者:汤利 李丽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