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邓伟:坦白八年异国摄影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11:55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摄影———自费拍名人卖掉了所有家当

  记者:1990年出国是以什么名义出去的?拍名人有赞助吗?

  邓伟:当时英国艺术画廊邀请我出去。无论是拍国内还是国外名人,我从未拉过赞助,所有的拍摄我都是自费的。

  记者:费用来源于哪儿呢?

  邓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电影学院留校教书,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同时我在上大学时就开始给《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中国青年报》、《大众摄影》等报刊投稿,或是文字或是图片,多则挣十块二十块少则五块,用来支付拍摄费用;另外我父母还支持我一点钱。最后当我出《中国文化人影录》的时候,我把自己用的桌椅板凳都卖了。

  记者:有人怀疑你所付出的价值?为了近距离接触名人,一个大学教授去从事纯体力劳动,是否有些不值?

  邓伟:以前我从事的职业是电影,而电影人物都是带有假定性的,没能让我真正接触社会。出国后我发现人类生活的美好,虽然我的生活很苦,但最大收获是开始研究各种人,我真正从内心喜欢上摄影是我走出国门甚至是走上打工之路后,《中国文化人影录》尽管完成了,但出去后我才知道名人肖像摄影是摄影的一个分类,是一个学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科目,这些内容是我在学校当老师时都不知道的。

  另外以前也没接触这么多底层人物和故事,他们本身就给我许多勇气。

  日记———习惯来自《雷锋日记》

  记者:三本书近七十万字,且都是日记体,你有写日记的习惯?

  邓伟:从小也写过,一是受我父亲影响,二来与读过《雷锋日记》有关。1978年上电影学院时,利用课余时间为钱钟书、曹禺、茅盾、萧乾、俞平伯等人拍肖像,当时他们讲了许多趣事是镜头记录不了的,我就记下来。

  但真正写日记是在1990年出国后,到国外发现一切事物都那么新鲜,使我有了连贯记录的欲望。从1990年5月31日飞机起飞那一刻开始,已经有14个年头了,一天也没间断过。不管是遇上天灾还是人祸,包括生病住院,我都没停过,因为有太多感动我的事和人刺激着我,根本就停不下来。

  记者:为什么要把这14个年头中的8年展示给大家呢?

  邓伟:1990至1997年实际上是我拍摄的一个段落,是用相机进行的静态拍摄。自1997年后我使用了许多影视的手段为名人拍摄,制作了《邓伟看世界》等节目。

  早在1999年我刚回国,江西美术出版社出过名为《邓伟日记》的书,发行量超过了12万册。当时从我拍摄的一百多位世界名人中选取了五十多位,文字部分选用了我拍摄这些人时当天的日记。

  现在这三卷本与当时完全不同,比如卷一全是写我打工的生活日记,甚至原来我想叫那卷为《从教授到打工仔》,我就是想把这个反差写出来。后来为了连贯性,出版社把这个过程统一为三卷本,详细叙述了我的拍摄过程。

  辟谣———成功不是沾了名人光

  记者:你怎么评价这本书,书出来后反响怎样?

  邓伟:这本书其实是我八年拍摄生活大揭秘。

  许多人都说虽看过一些记录海外打工生活的书,但没见过这么一个完整描写从底层到成功的过程的,我从一个烫衣工到进入皇宫拍照,这种理想的实现过程和反差让他们惊讶。因为尽管打工的苦是我在国内没想到的,但我画面中都是快乐向上的。

  记者:什么人会喜欢读它们?

  邓伟:分几类吧,一是在国外工作的白领,与我有类似经历;二是儿女正在海外留学的父母,他们想让子女看了受鼓舞;三是一些工作生活不如意的人,从我的艰辛打工生涯中看到向上的动力。

  记者:有人说你成名是沾了拍名人的光,你承认吗?

  邓伟:我不承认是沾名人的光。在出国前我已是北京电影学院讲师,拍过电影《青春祭》,拍电影也可以有很好的出路;我的《中国文化人影录》也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甚至有人找我拍明星挂历,其实无论走哪条路我都能挣到很多钱。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生活条件根本不成问题,我没必要靠拍名人赚钱。

  事实上我也不只是拍名人,只要是能激发起我内心感触的人和事我都拍。在英国有一次我去街上买便宜菜,在街口看到一部老式劳斯莱斯汽车,发动机一览无余,却被擦拭得极干净,车上有一张广告画,是卡扎菲、曼德拉、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的特写,他们与汽车轮子一样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我一下来了灵感掏出小相机拍了下来,放到作品集中了。另外我也拍摄了许多反映中国民间文化的照片,比如门框胡同等。

  记者:拍世界名人时选取人物的标准是什么?

  邓伟:我首先要拍的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其次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做出过贡献或有影响的人,包括促进世界和平等,再就是一些自然科学领域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如杨振宁、陈省身等。

  辛酸———做家教得到一脸口水与硬币

  记者:打工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事?

  邓伟:我挣钱就是想为拍摄做准备,目标非常直接。我做过很多工作,包括给人家做佣人。我本来在一对银行家负责搞卫生,甚至要烫他们的短裤袜子。他们让两个五六岁的孩子跟我学书法。为增加孩子的兴趣,我教他们画中国脸谱,后来他们就往我脸上画,画完后两小孩看着那些夸张的色彩很兴奋,就往我脸上吐口水,为了生存我都忍住了。

  最可气的是银行家夫人。尽管他们家地上铺着波斯地毯,可给我发工资时却给我一堆碎便士,我去银行存钱就得像卖报的人一样手拿一大堆零钱。虽然没少给我一分钱,但我感到了她从骨子里的歧视。

  记者:如果英语好些可能少吃些苦头吧?

  邓伟:是的,出国最初的两三年是我最累的一段。英国中英文化学会也想帮我介绍工作,但我英语不好没去成。以前朱光潜先生曾说,“等你到了国外英语自然就会了”,可到现在我英文还是不好,购物、看病等简单会话能听懂,摄影专业术语还行,其他包括采访名家都得请翻译。比如我拍基辛格,我请人当翻译,拍完刚出来人家立马就跟我要钱,我得付费呀。

  还有一次我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尔丁拍照,本来请了一位马来西亚人做翻译,可他临时有事没去,我白给他买了一张火车票,花了好几十英镑,他的失约为我造成了很大损失。首先英文不行与人家没办法进行专业交流,其次我打工一两天的钱都挣不出这张火车票。

  遗憾———邂逅戈尔巴乔夫与霍金,未带相机

  记者:最遗憾没拍到的人物是谁?

  邓伟:其中一个是戈尔巴乔夫。我通过中间人联系拍照的事,他身边的人给我一箱威士忌,因为海关有规定不能超过两瓶过关,我拒绝了,后来又要钱,张口就是五位数以上的英镑,我就没拍成。

  巧的是有一天我经过英国唐宁街,一辆小轿车驶过来,我的直觉告诉我,戈尔巴乔夫在里面,车停下来了,我跟他说HELLO,他摇下玻璃冲我招手,那个距离正是0.45米,可遗憾的是我身上没带相机,只好与他擦身而过。

  另一个是霍金,我通过剑桥的朋友与他联系过,前后更是写过不止八封信。后来工作人员说要拿钱,且要以分钟计,尽管我相信那不是霍金本意,他不是用放大镜看钱币上女王头像的人,但因为渠道不畅通,只得继续等待。

  一次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展览,我去看,一个奇迹出现了,霍金正坐在推车里由他夫人推着过电动门,我马上用英文叫他的名字,他停下来,我说我想拍他,但我今天没带相机,能否弥补遗憾,由我推他进去,他用手动车上的按板,他夫人理解了他的意思,答应了我的要求。我小心地推着他上坡,我想起了在农村劳动时推粪和在工厂推重物时师傅告诉我的,要抓住了别松手,我甚至想如果失去平衡我就赶紧抱住他。

  记者:现在您的作品有的已经卖到了上万英镑,也在英国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公司,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成功?

  邓伟:我不能说自己成功,我只是很幸运,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我下一步还是延续现在的生活工作状况,来往于英国与祖国之间,一句话,继续做我喜欢的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